眾所周知,五四時期的舊中國非常落后,無論是政治、軍事、科技、文化、教育、醫療、工業、農業、交通等各個方面,都落后,是全面落后于西方。
這主要是因為,當時的中國人,總體上文化不高甚至沒文化,思想守舊甚至愚昧。所以面對這種情況,當時有一批文人致力于喚醒國人,對國民劣根性進行揭露和批判,還有的文人投身教育,促進國人提高文化素質。
可以說,正是在這些五四文人的努力之下,國民才逐漸覺醒,才逐漸克服民族劣根性,虛心學習西方先進的科技文化、教育以及政治理念等,以至于今,才有了今天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所以,今天的我們,應該尊敬并感謝五四文人。
但是,今天看到金燦榮演講的視頻,卻在開頭貶低這些五四文人,嘲笑他們都是“土鱉”。這真是不可思議!不得不說,金燦榮同志這是有點飄的典型癥狀,成了學術明星之后,不知今夕何夕,不知道自己正是得益于當年五四文人的思想啟蒙。
金燦榮原話是這樣說的:
從五四運動開始,某些中國人以貶低中國人為樂,動不動就說中國人這個不行,那個不行。坦率講,這幫文人都是“土鱉”,本質上都是“土鱉”,他們不了解國際上的情況。
這話充滿荒謬!
第一,當時不存在以貶低中國人為樂的情況。五四時期的中國文人,是思想啟蒙者。他們是恨鐵不成鋼,恨國人身上的劣根性,是哀其不幸怒其不爭。他們批判國民劣良性,批判國民思想的落后、愚昧,為的是要喚醒沉睡麻木的心靈。
第二,當時的中國人本來就是這個不行,那個不行。如果這個也行,那個也行,怎么會落后?怎么會受到列強欺侮?當時的科技落后,當時的教育落后,當時的醫療落后,當時的軍事落后,當時的工農業落后,當時的經濟落后……哪樣不落后?正是因為樣樣落后,所以才挨了打。這些難道不是事實嗎?
第三,這幫文人大多數不是“土鱉”,而是有國外留學經歷的。正因為有留學經歷,他們才能看到列強之強,對比之下,認識到中國之落后,他們滿懷愛國熱忱,他們希望民族覺醒,所以才痛心疾首,才心急如焚,對國內的落后與國民的劣根性,進行無情揭露和嚴勵批判。
金燦榮似乎忘了,魯迅正是他所說五四文人之一。魯迅一開始去日本學醫,想拯救國人的軀體,后來發現更急需拯救的是國人的靈魂,于是棄醫從文,寫出很多批判國民劣根性的作品,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小說《阿Q正傳》。
魯迅說:
“凡是愚弱的國民,即使體格如何健全,如何茁壯,也只能做毫無意義的示眾的材料和看客,病死多少是不必以為不幸的,所以我們的第一要著,是在改變他們的精神。”
魯迅的文章正是為此而寫,他“將舊社會的病根暴露出來,催人留心,設法加以療治”。
魯迅以其敏銳的洞察力與卓越的表現力,揭露和批判了國民的諸多劣很性,如精神勝利法、卑怯與奴性、麻木與迷信、中庸與守舊、散漫與不認真等等。這些如今都是公認的,難道能說魯迅是以貶低中國人為樂嗎?
金燦榮嘲笑五四文人是“土鱉”,殊不知,如果沒有五四那幫文人的思想啟蒙、思想改造,他今天哪來的機會和能力進行這種嘲笑?
金燦榮不知道,他與今天的我們,都是五四思想啟蒙的受益人,是五四文人鑿開了思想的泉源,我們今天才能從中汲取思想的甘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