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巴基斯坦和印度的關系驟然緊張,印度直接切斷了流向巴基斯坦的水源,并且在印巴邊境部署大量戰機,雙方即將開戰的氣息越來越濃烈。
也就在這個緊張時刻,巴基斯坦空軍出人意料公開了“梟龍”掛載PL-15空空導彈的照片,此舉被外媒直接稱之為“一次交付先進武器就能改變力量的天平”。
在巴基斯坦空軍公布的畫面中,JF-17“梟龍”BLOCK3不僅首次展示了PL-15導彈(以及PL-10格斗導彈),而且該機使用了先進的復合掛架,使得“梟龍”能夠一次攜帶四枚遠程空空導彈。此前,巴基斯坦空軍裝備的殲-10CE也裝備了PL-15E導彈,但是“梟龍”能掛載這種導彈還是首次得到證實。
不少國外媒體都重點關注了這組照片,而保加利亞軍事網的分析家更是認為,“梟龍”BLOCK3這次掛載的PL-15導彈,并非出口減配版的PL-15E,而可能從內部庫存調來的完整版。因為巴基斯坦國防部的宣傳語中,公開稱這款PL-15“射程達到200公里”,而出口版PL-15E射程為145公里。
該媒體指出,此次交付的PL-15是一種主動雷達空空導彈,由雙脈沖固體推進劑火箭發動機提供動力,最大射程估計可達200-300公里。PL-15是第一款配備主動有源相控陣雷達導引頭的空空導彈,并結合了雙向數據鏈,可實現精確瞄準和中途修正,使其成為對抗高機動戰斗機、轟炸機和高價值機型(如預警機和加油機)的多功能武器。
保加利亞媒體還認為,PL-15導彈的短鰭使其能夠安裝在殲-20等隱形戰斗機的內部武器艙內,與配備先進KLJ-7A有源相控陣雷達的“梟龍”Block III的集成增強了巴基斯坦空軍超視距作戰的能力。據分析,PL-15的航程和機動性超過了美國AIM-120D等西方同類導彈,可與歐洲MBDA“流星”導彈相媲美,后者以沖壓發動機和遠距離不可逃逸區而聞名。
這家媒體特別指出,印度方面現有的空空導彈性能都劣于PL-15。例如“陣風”配備的“流星”遠程空空導彈,雖然多數性能可匹敵PL-15,但是最大射程只有170公里,仍然略遜于PL-15。而蘇-30MKI配備的R-77中程空空導彈,最大射程只有80公里,甚至還不如較老式的PL-15導彈。至于印度國產“阿斯特拉”空空導彈,雖然號稱采用了類似PL-15的雙脈沖發動機技術,但是最大射程只有120公里,改進型“阿斯特拉”MK2雖然增加到160公里以上,但距離服役仍然遙遙無期。
因此該媒體認為,巴空軍這次得到緊急增援的PL-15導彈,就是“單一武器扭轉雙方力量的天平”的實例,完全可以讓巴基斯坦戰斗機擁有“單方面的打擊距離優勢”。由于PL-15的出現,即使是印度空軍最先進的“陣風”戰斗機,也可能因此難以對付“低端”的“梟龍”戰斗機。
最關鍵的一點,保加利亞媒體認為PL-15導彈這一次緊急交付,意味著憑借單一武器就能有效扭轉印巴不平衡的軍力對比。歷史上有不少類似的案例,例如蘇聯入侵阿富汗期間,美國曾向后者提供了“毒刺”便攜防空導彈。還有俄烏沖突期間,美國向烏克蘭提供了“標槍”反坦克導彈,都有效扭轉了弱勢一方的戰局。
另一方面,PL-15導彈在巴基斯坦空軍的批量服役,可能會迫使印度尋求更多的外國采購,例如俄羅斯的R-37M,其射程可達300公里以上。
但是,R-37M導彈的超遠射程,卻是印度現有戰斗機雷達難以匹配的,蘇-30MKI的精確探測能力實際也只有150公里上下,在300公里距離外很難捕捉高機動戰斗機,更適合攻擊非武裝的運輸機。由此可見,PL-15導彈對于印度而言還是無解的。(作者:陶慕劍)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