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30日,朝中社發布的圖像顯示,“崔賢”號驅逐艦正在朝鮮西海岸的南浦附近進行武器試驗,具體時間為28日至29日。朝中社還稱,28日進行了超音速巡航導彈、戰略巡航導彈、防空導彈以及主炮的試射。29日又進行了“艦隊戰術制導武器”、各種艦載機槍、煙幕彈以及干擾彈發射裝置的試射。
圖像不僅強調了“崔賢”號驅逐艦強大的武器配置,也揭示了各種垂直發射系統單元中所攜帶的導彈種類。
從艦首開始,主炮后方有32個小型單元,緊接著是12個中型單元。圖像顯示,這些小型或中型單元中,至少有一部分攜帶的是防空導彈,這在發射試驗中可以看到。這看起來是一種此前從未發現過的型號,至少在海軍領域是首次出現。
同時,圖像顯示艦尾的單元發射了兩種不同類型的巡航導彈。這很可能與艦尾垂直發射系統單元尺寸不同有關:其中一組有8個單元;另一組有12個,尺寸與艦首的中型單元大小相似,但形狀有些不同;最靠近飛行甲板的一側還有10個大型單元。
從艦尾單元發射的一枚導彈似乎是“箭矢-2”型遠程巡航導彈或衍生型號,朝鮮此前曾從“鴨綠江”級輕型護衛艦上試射過。值得注意的是,朝鮮聲稱“箭矢-2”型遠程巡航導彈具備戰略能力,這意味著可以選擇攜帶核彈頭,不過這一點還無法得到證實。
從艦尾單元發射的另一種武器目前無法識別,但朝中社將其描述為“超音速巡航導彈”。
從圖像判斷,這是一種此前從未見過的新型導彈設計,也不排除圖像經過數字處理。初步觀察,這枚導彈似乎具有“海豚頭”的外形特征,這在某些超燃沖壓發動機導彈設計中也曾出現過。這種奇特的推進方式當然是實現高速的途徑之一,但它肯定不是超音速巡航導彈的唯一選擇,更多的是與高超音速導彈設計聯系在一起。與此同時,下掠式尾翼表明了采用助推器的可能性。
“崔賢”號驅逐艦上的垂直發射系統單元總共有74個,這是一個令人印象深刻的數字。不過,4種甚至是5種不同尺寸的單元也存在一些缺點。雖然“崔賢”號驅逐艦可以攜帶更多種類的導彈,但復雜性遠高于1種甚至2種尺寸的單元。同時,大型單元也會占用更多空間,而這些空間原本可以安裝更多標準化的小型單元。
除了垂直發射系統單元外,“崔賢”號驅逐艦的艦舯部還可以安裝有傾斜式發射器,可以攜帶亞音速反艦導彈。
“火星-11”
目前,最靠近飛行甲板的10個大型單元內所攜帶的導彈類型仍然是個謎。不過,某種彈道導彈仍然是最有可能的選擇。在一些分析中,“火星-11”系列短程彈道導彈可能是一個候選方案,但也有許多其他選擇。有趣的是,在水面戰艦上安裝彈道導彈是一種新興趨勢,這在韓國海軍的“正祖大王”號驅逐艦上也可以看到。
其他圖像顯示“崔賢”號驅逐艦上的火炮正在開火,其中包括安裝在艦首的主炮,朝中社稱口徑為127毫米。
此外,還可以看到“崔賢”號驅逐艦安裝其中1座30毫米AK-630近防炮,這種武器總共有2座,分別安裝在艦體兩側,補充了艦尾的近防武器系統,后者類似于俄羅斯的“鎧甲-ME”。
還有圖像顯示,艦舯部的多單元發射器正在發射某種誘餌彈。
還有一種令人驚訝的說法是,“崔賢”號驅逐艦尚未安裝全套推進系統,這一點從鳥瞰圖中可以看出,可能意味著“崔賢”號驅逐艦是被拖出港口進行武器測試的,這種可能性或許可以解釋為何朝鮮僅用一年多的時間就建造了“崔賢”號的說法。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