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友好醫院的桃色新聞引發網絡熱議,本以為是單純的私人情感糾葛,可隨著事件不斷發酵,背后竟牽扯出令人震驚的學術黑幕,直接撕開了中國頂尖醫學院 “升學捷徑” 的遮羞布。
董小姐本科畢業于美國哥倫比亞大學附屬的巴納德學院經濟學專業,該學院被質疑為“社區大學轉學鍍金”渠道。她從社區大學轉進去,搖身一變就成了“哥倫比亞大學”畢業生,這操作真是讓人嘆為觀止。
有網友指出,協和醫院的這個 4+4 項目錄取名單中,存在不少藝術特長生、文科生等非醫學背景學生,而且部分學生家庭背景顯赫。
如今董小姐的相關論文在知網已經消失不見。記者從知網客服處了解到,若要下架期刊或畢業論文,須通過期刊編輯部或學校與知網官方核實并提交相關材料。
從客服的回應可知,知網刪除論文,不是想刪就能刪,要么是期刊編輯部要刪,要么是學校要刪,當然也有可能是論文作者本人或相關人士,授意上述機構刪除的。
論文刪除流程本是為了規范管理,卻成了某些人掩蓋問題的手段,一刪了之當鴕鳥,看上去抹去了網絡上的痕跡,實則是在公眾心中埋下了更深的猜疑種子,這更是對學術尊嚴的公然踐踏。
深入挖掘不難發現,董小姐事件背后的利益鏈條盤根錯節,其特權路徑的暢通依賴于家庭背景、學術體系、醫療機構等多個環節的規則默許或主動配合。
首先、家族資源成為其打通教育、醫療領域綠色通道的關鍵,父親董某(中冶建研院總經理)、母親米某(北科大工程技術研究院副院長)為核心推手。母親所在高校的科研資源被用于論文掛名,父親所在企業的工程項目與醫療系統存在潛在利益關聯,形成的“學術 - 商業 - 醫療” 的三角利益鏈嚴重破壞了行業生態。
其次、學術門閥關系形成保護傘,縱容違規操作。祖父董某(協和校友、超聲介入專家)的協和人脈為其進入“4+4”項目提供背書,姑姑米某(北科大博導)在材料工程領域的研究成果疑似被挪用至醫學論文中。
最后、學術體系審查層的失職、導師群體的不作為、校方領導的粉飾,都讓這場鬧劇不斷升級。協和醫學院“4+4”項目審查層,項目招生委員會未嚴格審核其非醫學背景(哥倫比亞大學經濟學本科),默許推薦信制度漏洞。三名副教授的推薦流程缺乏第三方監督,存在“打招呼”操作空間。作為博士論文指導老師,明知其研究方向(婦科影像)與自身專業領域無關,仍違規簽字通過。
據第一財經記者調查,董小姐目前已不在中日友好醫院胸外科規培,現職為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泌尿外科住院醫師(規培階段)。
更離譜的是,利用協和4+4作為跳板的權貴又有多少呢?協和4+4到底還有多少內幕?
最新的消息顯示,北京協和醫學院“4+4”學制往年的錄取名單被隱藏,但偉大的網友們還是提前下載到了這份名單。
除了董小姐,被質疑的協和4+4學生還有盛璽澄,一個有剪紙藝術特長的學生,可以四年拿到中國最著名的協和醫學博士,而其他普通學生則要花上十余年的時間。
盛璽澄早年就以文藝特長生身份進入上海交通大學附屬中學,后通過推薦進入復旦大學管理學院本科,然后就是協和4+4了。一生靠推薦走上別人奮斗一輩子也無法達成的高光。
盛璽澄還曾撰寫過一篇30頁的學術論文《腫瘤免疫與計算生物學論》,沒想到協和4+4有這么多愛因斯坦式的極簡型人才。
還有2020級“4+4”試點班的金山木,其博士論文相比其他博士論文篇幅過短,正文僅有12頁的內容。
還有這個超厲害的韓佳澍。
15歲上多倫多大學,19歲回國進協和參加了4+4,23歲拿博士畢業留校教書并創業。曾被營銷號夸過多才多藝,擅長拉小提琴,是協和演奏團的。現在在協和醫院,瓏生生物的創始人,做腫瘤科研研究。
面對這些質疑,韓佳澍迅速清空了微博,火速注銷了抖音,這一行為更是引發大眾對背后隱情的猜測。
當權貴能夠輕易突破層層選拔關卡,而真正有才華、努力的學子卻被拒之門外,這不僅是對公平的褻瀆,更是對整個醫學教育體系公信力的沉重打擊。
在信息時代,網絡監督力量不容小覷,任何試圖掩蓋真相、敷衍民意的行為,都如同掩耳盜鈴。過往諸多事件已經證明,越是想要隱瞞,越會引發公眾更強烈的質疑與追問。
我們期待有關部門能夠迅速行動,對董某事件以及協和 4+4 項目展開全面、深入、徹底的調查,不僅要查明事件真相,更要追究相關責任人的責任,斬斷背后的利益鏈條,堵住制度漏洞。
醫學關乎生命健康,醫學教育容不得半點虛假與腐敗。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