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29日,印度陸軍參謀長德維維迪上將視察克什米爾前線時,身后停放著俄制T-90S坦克的畫面被全球媒體轉發。但僅僅12小時后,巴基斯坦軍方賬號發布的視頻顯示,300輛中國造VT-4主戰坦克正在旁遮普平原展開戰術突擊訓練,這種"隔空對壘"的場面揭開了南亞軍備競賽的新篇章 。
巴基斯坦陸軍轉型的核心是VT-4主戰坦克,其配備的125毫米滑膛炮能擊穿印度T-90S的正面裝甲,主動防御系統對反坦克導彈的攔截率達到90%。與印度坦克需要18個月維護周期不同,VT-4通過中巴聯合研發中心實現了變速箱等核心部件本土化生產,戰備率保持在85%以上 。SH-15型155毫米卡車炮的部署更讓火力優勢擴大,該炮發射火箭助推彈時射程達53公里,相當于印軍M777榴彈炮的2.6倍,在錫亞琴冰川零下30度環境中仍能正常作戰 。
空軍領域的變化更具顛覆性。36架殲-10CE戰斗機配備的相控陣雷達探測距離達170公里,配合PL-15E導彈145公里的射程,形成對印度陣風戰機的"先敵發現、先敵開火"優勢。梟龍Block3戰機通過KLJ-7A雷達升級,多目標處理能力提升3倍,2025年3月演習中成功壓制印度"光輝"戰機 。更關鍵的是中巴聯合空戰指揮系統,能將預警機、防空導彈和戰機數據實時共享,這種體系化作戰能力是印度"萬國牌"裝備難以企及的 。
海軍現代化聚焦反艦與反潛能力。4艘054A/P護衛艦搭載的CM-302超音速反艦導彈,3分鐘即可覆蓋印度航母戰斗群所在海域。8艘S-20P潛艇采用AIP動力系統,可在水下潛伏15天,2025年3月試射的"巴布爾"巡航導彈使巴基斯坦首次具備水下戰略打擊能力 。與印度"鲉魚級"潛艇項目拖延5年相比,巴方潛艇本土化建造僅用6年完成,這種效率差異正在改寫印度洋力量平衡 。
后勤體系的革新更顯戰略眼光。中巴經濟走廊保障了90%的彈藥配件供應,VT-4坦克的貧鈾穿甲彈已實現本土化生產。相比之下,印度蘇-30MKI戰機42%的停飛率源于俄制零件短缺,陣風戰機年產量僅24架難以彌補損耗 。這種差距在克什米爾前線尤為明顯:巴軍SH-15卡車炮再裝填只需5分鐘,而印軍K9自行火炮需要15分鐘,火力持續性強弱立判 。
國際支持為巴方增添底氣。土耳其軍用運輸機頻繁降落伊斯蘭堡運送彈藥,疑似中國運-20現身巴基斯坦北部的消息雖未證實,但巴方獲得的中式裝備維護技術轉讓已成不爭事實 。這種"即時戰力提升+長期技術賦能"的模式,正在重塑南亞安全格局。
當VT-4坦克的履帶碾過訓練場揚塵,印度陣風戰機掛載的"流星"導彈還未完成系統調試。這場跨越陸海空的裝備代差競賽,究竟會如何影響南亞戰略平衡?歡迎在評論區分享你的觀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