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帥的一生可謂起起落落,在帶兵打仗的崢嶸歲月里,創造了許多次的經典戰役,立下了赫赫戰功。
但長勝將軍也有失利的時候,此戰我軍戰報傷亡8000余人,殲敵6868人。國軍戰報:“此戰含追擊作戰陣亡官兵1363人,負傷2496人,失蹤606人。”這一戰失敗,我軍被趕過松花江,南滿也是被壓縮到只有4個縣。
這場戰役就是四平保衛戰,毛主席曾多次電報死守此地,可最終我軍還是付出了巨大的犧牲后被迫撤退。
堅決保衛四平
此戰發生在抗戰剛剛結束之時,中共堅決而迅速地向東北進軍,這樣,在東北就出現了國、共、蘇三足鼎立的局面。
此前,蘇軍進軍東北,一舉擊潰了日本關東軍,后來,蘇軍盤踞在此地,接受日軍的受降。而此時,國共雙方都匯聚于此,蘇軍究竟該向誰交接,成了一個問題。
四平保衛戰
同時因為東北和平即將到來(3月27日,國共美三方簽署了《調處東北停戰的協議》,和平看似已經很近了)。
一旦東北宣布停戰,則按照誰搶到的地盤就算是誰的原則,四平以北皆為中共所有,那中共在談判時無疑將獲得很有利的位置。
所以,中共的戰爭策略也一樣比較清楚。東北共軍以西滿、東滿主力全力控制四平地區,阻國軍北上接收長春。以南滿部隊全力牽制敵于南滿,以此牽制國軍北進。北滿部隊一待蘇軍撤退,則迅速奪取長春、哈爾濱、齊齊哈爾等地。
當時的東北民主聯軍迅速搶占了四平,蔣介石氣急敗壞,立即命令國民黨軍自沈陽兵分四路,攻占四平。而此時為了即將進行的東北問題談判,為了我黨可以掌握有利主動地位,四平必須控制住。
中共中央改變戰略,在四平及本溪各結集十萬大軍,準備與國軍主力一決勝負。
林總部署戰略
當時的一段歷史材料寫道:
爭奪東北的決戰已經到來。我之任務,即集中全力消滅進攻之敵,奪取長、哈,控制北滿,盡可能保持南滿、西滿現有陣地。
這一任務的完成,不僅是直接促進東北和平民主局面的迅速到來,而且對于決定東北人民的命運,我黨我軍在東北的地位,及全國民主和平局面的鞏固發展,都有非常重大的作用。
4月4日,林彪到達四平,他在察看了戰場地形之后,向中央表達了“堅決與敵決死一戰”的決心。毛澤東立即回電,表達的也是不惜一切的決心。一場血戰已不可避免。
在最初的四平外圍作戰中,國民黨軍遭受了重創。最接近四平的國民黨第七十一軍第八十七師就被東北民主聯軍包圍,大部分被殲,副師長和參謀長被俘,只有師長帶領少數衛兵逃離。
然而在4月16日,一個關鍵性的人物出現了,氣急敗壞的杜聿明從北平趕往了四平,下定決心要奪回四平。而林彪同樣也下達了死命令,要不惜一切代價保衛四平。
東北民主聯軍在構筑工事
4月18日,國民黨軍發動了新一輪的攻勢。國民黨新一軍在鄭洞國的指揮下發動了攻勢,其新編三十師、新編三十八師、五十師三路大軍在飛機和坦克的掩護下,對四平正面展開輪番攻擊。
東北民主聯軍所有的防御工事很快被夷平,官兵們只有利用鋼板構成的堡壘做掩護,躲避炮彈的殺傷,然后待敵人沖鋒到三十米處時,再跳出工使用手榴彈和刺刀展開拼殺。
我軍英勇戰斗
很快國民黨軍借助炮火優勢,切斷了東北民主聯軍的所有通訊,開始了瘋狂的進攻。戰局對峙的情形下,林彪很快意識到了我軍所處的劣勢,擔心此戰我軍可能會兇多吉少。
但毛主席很快發來電報,要求不惜一切代價守衛四平。林彪只得決心血戰四平,堅守四平。
4月26日,國民黨軍調集了600多輛戰車和大炮,突破了我軍的外圍防線,迅速向四平城撲來。
戰斗的最后關鍵節點集中到了塔子山,這個四平附近的最高點,距離四平城只有十幾公里,一旦失守,四平城危在旦夕。
塔子山戰斗
但此時我軍在塔子山只有一個團的實際兵力。面對敵軍飛機大炮的狂轟亂炸,我軍將士不屈不饒,英勇戰斗。
最后的決戰發生在一個小山頭,在這個不足一百平米的小山頭上,敵我雙方展開了血腥的廝殺,最終雙方留下了1000多具戰士的遺體……
塔子山的失守,讓四平變為了一座孤城,我軍面臨腹背受敵的境況。此時已經不是堅守四平的問題了,而是一旦撤退的后路被封死,就有全軍覆沒的危險。他沒等中央回電,下達了全線撤退的命令。
一天后,毛主席致電林彪:
如果你覺得死守四平已不可能,便應主動地放棄四平……準備由陣地戰轉變為運動戰……
此戰,我軍傷亡巨大,部隊的士氣也受到了很大程度的影響。但這場戰役同樣充滿著巨大的爭議,關于我軍是否應該堅守,后世眾說紛紜。
一派觀點認為,此戰展現了我軍的大無畏精神,而且很好 牽制了國民黨軍的精銳部隊,為我東北部隊的大調動創造了空間和時間。但我軍付出的巨大犧牲和代價也是不可忽略。此戰無論如何,都是一場足以載入史冊的經典戰役。
歡迎關注本號,定期分享一些歷史見聞和歷史故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