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報道,近日,中國國防部發布消息,中埃空軍于4月中旬至5月上旬舉行“文明之鷹-2025”聯合訓練,5架運-20運輸機與1架空警-500預警機飛抵埃及的行動由此得到解釋,這場跨越8000公里的軍事部署,迅速成為國際關注焦點。
此次聯訓是中埃空軍首次開展的聯合訓練。中方派出由殲-10C/S戰機、運-20運輸機、空警-500預警機以及運油-20組成的編隊,埃及則出動米格-29戰機參與。這樣的多國裝備混編,對中國空軍體系融合能力形成直接考驗,也為檢驗實戰能力提供契機。
埃及軍機(資料圖)
選擇埃及開展聯訓,背后有深層戰略考量。埃及地處亞非歐三大洲交界,掌控蘇伊士運河這一全球貿易咽喉要道,全球10%的海運貿易從這里經過,戰略位置不言而喻。在中東地緣政治格局中,埃及既是阿拉伯世界傳統領袖,也是美國在中東的重要盟友,但美國對其軍事援助附帶諸多政治條件,限制裝備發展。埃及F-16機隊至今未配備AIM-120主動雷達制導導彈,“陣風”戰斗機使用“流星”空空導彈受限,采購俄制蘇-35戰機也因美國制裁威脅被迫取消,埃及急需尋找新的軍事合作伙伴。
埃及空軍裝備體系極具特色。美蘇爭霸時期,埃及憑借地緣政治智慧,在東西方陣營間周旋,形成融合俄制與西方裝備的“混血”機隊。現役26架法國“陣風”、168架美制F-16、46架俄制米格-29以及14架幻影-2000戰斗機,構成作戰主力。對中國空軍來說,與埃及空軍聯訓如同進行“模擬考試”,能系統研究這些機型的飛行特性、航電系統和戰術運用。
印度將“陣風”視為對抗殲-20的關鍵裝備并計劃增購114架,雖然殲-10C、殲-16技術參數占優,但缺乏實戰對抗經驗是潛在短板。空警-500預警機參與聯訓,可收集“陣風”低可探測設計下的雷達信號特征,提升對這類機型的識別預警能力。相比泰國、巴基斯坦等裝備西方戰機的國家,埃及相對獨立的裝備體系,能提供更貼近實戰的模擬環境。
埃及上空(資料圖)
此次聯訓直觀展現中國空軍遠程投送能力。5架運-20運輸機出動,單次實現300噸戰略投送量,標志中國具備跨洲際快速部署能力。換裝渦扇-20發動機的運-20B,航程超1萬公里,單件重裝空投能力達20噸,為中國空降兵裝備升級創造條件,使中國成為繼美國后全球第二個具備大規模跨洲兵力投送能力的國家。
從中國到埃及,殲-10C戰機編隊在運油-20支持下,滿載武器完成長途飛行,驗證空軍遠程部署可靠性。空警-500全程伴隨,檢驗其在復雜電磁環境下持續作戰能力;運-20全程參與,測試保障能力。戰機、預警機、運輸機、加油機組成的編隊,完整呈現現代空戰基本要素,彰顯中國空軍體系化作戰能力。行動的高度保密性同樣值得關注,國防部宣布聯訓前,西方情報機構毫無察覺。從臺海軍演、六代機試飛,到此次跨洲行動,西方情報網多次“失手”,反映中國反情報滲透能力顯著提升,在情報戰領域占據主動。
運-20運輸機(資料圖)
中方殲-10C戰機編隊前往埃及途中,經過沙特法赫德國王港,當時美軍杜魯門號航母正在港口補給。按照常理,美軍航母補給時,基地與航母雷達應處于工作狀態,對低空飛行戰機能迅速探測。但實際美軍既未啟動系統追蹤,也未出動戰機攔截,事后也無譴責行動,對中方戰機編隊完全無視。
美軍反常表現,根源在于戰略力量嚴重透支。當前,胡塞武裝襲船、伊朗核設施安全威脅、以色列索要軍事裝備、俄烏戰場局勢等問題,讓美軍疲于應對,無暇在中東與中國開展小范圍軍備競賽。選擇對中方行動“裝聾作啞”,看似丟面子,實則能保留戰略“里子”,避免暴露自身短板。
此次中埃聯訓,是中國與中東國家深化軍事合作的開端。隨著運-30中型運輸機研發推進,中國空軍將形成“運20+運30”黃金組合,實現戰略投送與戰術機動結合。海軍方面,075型兩棲攻擊艦、055型驅逐艦等新型裝備列裝,遠洋作戰能力不斷增強。中國空軍這次8000公里戰略投送,對美軍“全球到達”戰略構成挑戰。未來,中美在遠程投送、全球軍事影響力等領域的博弈將更加激烈。中國軍事力量發展遵循防御性國防政策,旨在維護國家主權、履行國際義務、維護地區穩定,為世界和平與發展貢獻力量。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