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要建設海綿城市?用一句話來回答:它既能雕琢出城市的高顏值“面子”,更能鍛造出抵御風雨的韌性“里子”。
近年來,六安持續貫徹綠色低碳發展理念,高質量推進海綿城市建設,通過大小“海綿”的聯動,不斷為趕超發展的六安注入綠色動能。
今天,漫步在六安街頭,從碧波蕩漾的生態公園到錯落有致的透水鋪裝,從智慧高效的調蓄系統到生機盎然的生物廊道,每一處海綿設施都在重塑著這座城市與自然的共生關系。
城市“瘡疤”蛻變“生態綠肺”
春日暖陽,微風徐徐。位于六安城區南部的靜雅路公園,宛如一顆鑲嵌在城市中的綠寶石,靜謐而雅致。占地面積雖不大,卻承載著六安生態治理、城市文明建設的成果,更展現著六安人民對美好生活的追求。
誰能想到,這處精致的公園,往昔竟是一片綠化匱乏、黃土裸露的城市邊角地帶。加之周邊地勢低洼,每逢梅雨時節,積水便肆意橫流,附近居民出行舉步維艱,“雨天蹚水”成為生活常態。
“在推進海綿城市建設進程中,我們啟動了靜雅路公園項目,它是淠干右岸片區綜合治理工程的重要組成部分。”市重點工程處相關負責人介紹道,“我們通過科學布設雨水花園、植草溝、透水鋪裝等海綿城市設施,高效收集地塊及周邊道路的徑流雨水,顯著提升了對雨水的滲透、調蓄、凈化、利用和排放能力。”
如今,這座公園憑借“生態修復+收集凈化”模式,實現了年徑流總量控制率不低于90%、年徑流污染控制率不低于70%的優異成績,成功從城市的“瘡疤”蛻變為城市的“綠肺”。
淠干右岸片區的海綿化建設并非一蹴而就。該片區大部分地塊已完成城市化開發,面臨著積澇風險與面源污染治理的雙重挑戰。市重點工程處建設團隊秉持海綿城市系統化治理理念,綜合運用“滲、滯、蓄、凈、用、排”等技術,精心構建起“源頭減排—過程控制—系統治理”三級防控體系。經過不懈努力,片區內6個源頭地塊、4條市政道路、4個新建和改造公園綠地廣場完成海綿化改造,多個易澇點得到系統整治,中央公園內7個末端水體實現有效調蓄……如今,海綿城市建設成效日益顯著。
四大片區聯動
繪就海綿城市建設 “六安答卷”
記者從六安市住建局了解到,自2023年5月成功入選第三批系統化全域推進海綿城市建設示范城市以來,六安圍繞打造“江淮流域紅綠相融洪澇統籌的智慧海綿城市建設典范”的總體思路,將“紅綠相融城市更新、洪澇統籌澇污聯治、綠廊活力海綿改造、海綿新區生態開發、政企聯合智慧海綿”五個示范定為工作目標。目前,我市已完成海綿投資22.41億元,建成92個海綿化項目,26個項目正在緊鑼密鼓建設中。南湖片區、淠河沿岸片區、蘇大堰片區、淠干右岸片區四大重點區域建設正有序推進。
在采訪中記者獲悉,各片區立足自身自然稟賦與發展實際,因地制宜、精準施策,將海綿城市建設理念深度融入城市規劃建設全過程,既彰顯地域特色風貌,又夯實生態治理根基,推動城市建設實現生態效益與民生價值的有機統一。
如作為新建區域的南湖片區,嚴格落實藍綠空間管控要求,全力打造海綿新區生態開發示范樣板;淠河沿岸片區深挖大別山紅色文化底蘊,在老舊小區改造、城市更新和紅色文化遺跡保護中融入海綿城市理念,實現紅色文化與綠色生態的有機融合,塑造紅綠輝映的城市更新典范;蘇大堰片區直面洪澇水相互影響的難題,以防洪排澇與污染協同治理為核心,著力打造洪澇統籌、澇污聯治的示范標桿;淠干右岸片區聚焦活力休閑辦公定位,通過場地海綿化改造,將海綿理念貫穿始終,全力建設綠廊活力海綿改造示范區域。
探索構建完善機制
“六安經驗”可圈可點
在制度建設方面,六安同樣成果斐然。示范期以來,六安積極探索構建起完善的機制體制、政策法規和技術標準體系,建立全市海綿城市監測考評與綜合考核體系,開展全方位建設評估,相繼出臺《六安市海綿城市建設全過程管控實施細則》等多項政策文件和技術標準,實現了從項目立項、土地管理到方案設計、施工建設,再到竣工驗收、運營維護的全過程監管。
2025年3月1日,《六安市海綿城市建設管理條例》正式施行,為海綿城市建設筑牢法治根基,也為全國其他城市提供了寶貴的“六安經驗”。
此外,《六安市城區海綿城市專項規劃》修編工作正穩步推進,規劃將結合區域特色,充分發揮城市水系、綠地等自然生態空間的調蓄功能,科學規劃雨水滯蓄空間、徑流通道和設施布局。目前已完成部門及公眾意見征集與修改完善。
不久前,住房和城鄉建設部、水利部、財政部組織專家赴六安開展2024年度海綿城市建設示范城市績效評價現場復核工作。專家組對六安在項目規劃設計、建設施工、運營管理及統籌推進機制等方面的創新舉措和突出成效給予高度認可。
“我們將始終以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為指引,深度融合海綿城市建設與城市更新行動,持續探索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城市發展新路徑,為全國宜居城市建設貢獻更多六安智慧。”市住建局城市建設科相關負責人信心滿滿地表示,到2025年底,隨著海綿城市建設的深入推進,六安的防洪排澇能力將明顯提升,生態環境將顯著改善,海綿城市理念將深入人心,全域化海綿城市建設必將在六安落地生根、繁花似錦。
來源:六安市新聞傳媒中心記者廖小川 朱盛銘
編輯/劉婉兒 監制/蘭天 終審/孫峰 王政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