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續發酵的俄烏沖突依然是當今世界的焦點,這場原本發生在俄羅斯與烏克蘭之間的軍事較量,最終變成了俄羅斯與美國及其背后北約組織的代理人戰爭,因為持續時間太長。
其實烏克蘭早在戰爭初期就已經頂不住了,現在依靠歐洲及北約的援助裝備苦苦支撐,并且逐漸演變為了不得不打,因為牽扯到太多國家,所以這場沖突不得不繼續,不僅是烏克蘭,因為戰爭的長期性,俄羅斯本身也陷入了泥潭之中。
因為俄烏之間的交火并沒有像預料中的那樣速戰速決,長時間地消耗對俄羅斯也造成了不小的損失,加上西方國家各方面的制裁,對俄羅斯本身已經造成了極大的消耗。
梅德韋杰夫作為俄羅斯的政治核心成員,自然意識到了這種情況,而且他十分明白,無論這場戰爭俄羅斯是贏是輸,都是他上位的最佳機會。
總統時期的梅德韋杰夫
梅德韋杰夫前后的態度呈現出了很大的反差,對于這一點參考其2008年到2012年擔任總統的時間就可以得知。
以梅德韋杰夫執政時期俄羅斯的外交政策為例,從梅德韋杰夫的做法和目標來看,當時的他還沒有那么激進,或許和他早年的家庭狀況有關,作為一個高干知識分子家庭出身的人,最初的梅德韋杰夫,做法比較懷柔。
1990年,梅德韋杰夫成功競選市長并和普京相識,并且二人很快展開了合作,在地位上也是跟隨普京一路上升,但在有了一個總統任期之后,梅德韋杰夫前后的態度發生了巨大變化。
從他擔任俄羅斯總統時的外交政策來看,明確指出了俄羅斯聯邦未來長期的國家利益在于“發展民主和公民社會,提高國民的經濟競爭力”,除此之外,還要確保俄羅斯在聯邦的憲法體制,以及領土主權的穩固和完整。
不難看出,梅德韋杰夫是想要通過和平的手段將俄羅斯過渡為世界強國和大國,最大限度利用國際環境,促進俄羅斯的發展,在盡可能避免戰爭的情況下,維護俄羅斯的國家主權和國際地位。
從梅德韋杰夫所采取的具體行動來看,他想要提高俄羅斯聯邦的政治經濟和精神潛力,首先要做到的就是完善國家防御措施,目的在于防止全球性和區域性戰爭和沖突,以及保障國家軍事安全戰略的實施和控制,從而提高俄羅斯邊防的有效性。
畢竟俄羅斯的領土太大,而且多數都是終年凍土廣布,要實現永久性布防相對比較困難,尤其是北極地區,想要保證長治久安的狀態,就必須優化本國的防御措施。
梅德韋杰夫指出,當俄羅斯在經濟和技術領域達到國家安全水平的情況下,會逐步開始抵御國際環境中對俄羅斯的威脅以及安全風險,在完善出口結構的同時進行反壟斷調解。
從梅德韋杰夫擔任總統時期的大框架不難看出,他所推行的是穩中求進的戰略,其實說到底就是保守。
按照他的做法,俄羅斯應該盡量在避免危機和沖突的情況下實現自我的發展,并且穩定在世界范圍內的強國地位。
另外在這些防御性戰略的基礎上,梅德韋杰夫還提出對國家文化安全的保護,其實從這里開始,就已經能看出梅德韋杰夫身為總統,所追求的是長久的和平發展目標。
因為此時政策的主旨在于聯邦或獨立成員國打造普遍的人文信息遠程通信系統,保證俄羅斯文化在核心利益的獨立性,同時促進與其他聯邦的友好往來。
以此為基本要素,梅德韋杰夫還指出了保障國家生態安全和自然資源合理利用的重要性,強調在全球氣候變化的情況下,通過保護自然環境來帶動經濟活力。
最重要的一點是創造良好的外部條件,梅德韋杰夫表示應該為俄羅斯的經濟轉入創新發展提供良好的國際環境和機遇,與此同時,為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而創造契機,重點在于防止出現新的威脅以及局勢沖突策源地。
這種種再次證明了梅德韋杰夫的保守主義,在其總統任期結束之后,繼續擔任俄羅斯總理。
在很多人的眼里,都認為梅德韋杰夫會保持原有的狀態,但讓所有人都感到驚訝的是,現任總統前后的梅德韋杰夫竟然呈現出了巨大的反差,同一個國家的保守派直接轉變為戰爭之中的激進分子。
俄烏沖突之中的火熱表現
2022年,俄羅斯對烏克蘭采取了特別軍事行動,這是繼烏克蘭危機之后俄烏關系的惡化的體現。
更加引人注目的是,這場戰爭并沒有像預想的那樣在短時間內結束,雙方沖突至今,讓很多人都更加關心的是身為俄羅斯總理梅德韋杰夫在此次事件中的態度,殊不知一向以和平為主的他竟然一改常態,表現更像是俄羅斯一方的鷹派。
從俄羅斯方面在戰爭初期給出的報道來看,梅德梅杰夫似乎十分支持這場戰爭。
雙方劍拔弩張,烏克蘭方面表示自己的打擊地點會震驚俄羅斯,梅德韋杰夫作為當時的俄羅斯安全議會副主席直接表示“俄羅斯和北約有爆發核戰爭的危險”。
梅德韋杰夫真可謂語出驚人,要知道當時的北約還沒有全面干涉俄烏沖突,此時梅德韋杰夫的話語已經不再是警告和商討,而是明晃晃地威脅,這對于所有人而言是始料未及的。
梅德韋杰夫的態度已然代表了俄羅斯,不僅激化了俄烏雙方的矛盾,實際上還引起了白宮方面的震動,雙方當仁不讓,外交方面在商討之后很快批準了一項對烏克蘭援助400億美元的法案,隨之而來的是整個西方世界對俄羅斯的制裁。
普京直接表示,西方對制裁的癡迷將會給歐盟公民和世界上的多數國家帶來一場全球危機,但俄羅斯對這些制裁卻絲毫不懼怕,甚至還表示提出這些制裁的人目光短淺,在政治野心的膨脹以及俄羅斯恐懼癥的影響下,實際上是損害了自己的國家利益。
這樣的發言無疑讓俄烏沖突迎來了又一波高潮,但很快梅德韋杰夫又給出了更加夸張的發言。
時間大約是當年的5月中旬,梅德韋杰夫接受了美國彭博社的采訪,他直接表示俄羅斯不能,而且不準備采取相關措施來保證烏克蘭領土的完整性,也沒有類似的責任。
并且在后續的發言之中,梅德韋杰夫直接表示,俄羅斯從來沒有向任何國家保證,也從來沒有把保護別國的領土完整看成是自己國家的義務,況且當前的主要任務并不是保證什么,而是盡快恢復烏克蘭國內的穩定局勢。
這樣的發言再一次表明了梅德韋杰夫的態度,不保證烏克蘭的領土完整,言下之意就是不擇手段,不計后果,不管兩國此前是否是聯盟,在梅德韋杰夫的眼里,一旦戰爭開始,就一定要打到烏克蘭服氣,秩序重新回歸穩定為止。
不僅如此,梅德韋杰夫還對歐盟和美國進行了一番霸氣發言,表示他們應該保證不把烏克蘭拉進北約,也不干涉烏克蘭的內政,更加不會迫害烏克蘭的平民。
對于烏克蘭的政府而言,應該向人民進行保證,政府軍不會對自己的人民使用飛機,坦克等重型武器,并且應當保證談判。
梅德韋杰夫真可謂雷厲風行,不僅毫不在意烏克蘭,甚至連美國和歐盟都不放在眼中,之所以如此,是因為梅德韋杰夫心里十分清楚,無論這次戰爭成敗與否,都是自己很好的上位機會。
梅德韋杰夫的小心思
或許是在此前擔任總統期間意識到了問題,所以梅德韋杰夫才會在俄烏沖突爆發之時一改往常的狀態,十分狂熱地支持戰爭,因為這場戰爭的后果已經與他無關,總統是普京,無論最后打輸打贏,他都是第一負責人。
如果后來成功了,那么梅德韋杰夫作為戰爭的擁護者地位肯定會得到提升,如果最后不幸失敗,那么當普京難以承受巨大壓力之時,梅德維耶夫上位的機會也會到來。
不過從當前的狀態來看,俄烏雙方似乎陷入了焦灼,俄羅斯正在以一國之力對抗整個北約甚至歐盟,不僅如此,俄羅斯還需要面對西方國家的多方面制裁,包括對經濟的全面封鎖以及能源的禁止輸送等,和烏克蘭的沖突已經進入了持久戰狀態。
但對于梅德韋杰夫而言,這是無傷大雅的,因為戰爭無論進行多久,總會有一個結果出現,而這個結果無論如何,都是對自己有利的,所以根本無需擔憂。
這就是梅德韋杰夫前后反差的重要原因之一,或許也是作為一個政治家的戰略手段,總而言之,無論戰爭的結果如何,都不影響他的地位提高。
參考文獻
[1]劉愷,李東旭,耿鵬宇.俄烏沖突百日局勢如何演變[N].新華每日電訊,2022-06-04(002)
.DOI:10.28870/n.cnki.nxhmr.2022.004074.
[2]史昕.俄羅斯總統:確保學校現代化[J].世界教育信息,2020,33(01):72.
[3]隋鑫,柳玉鵬.梅德韋杰夫:存在核戰爭風險[N].環球時報,2022-05-13(002)
.DOI:10.28378/n.cnki.nhqsb.2022.004019.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