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烏簽署兩大重要協議 圖片來源:央視新聞
歷經數月緊張談判和最后一刻的爭論,美烏礦產協議的“靴子”終于落地。
據央視報道,當地時間4月30日,烏克蘭第一副總理兼經濟部長斯維里堅科與美國財長貝森特共同簽署《美烏重建投資基金成立協議》。這將讓美國優先獲得烏克蘭礦產的使用權,并吸引全球投資,推動烏克蘭重建。
這份協議的具體內容是什么?雙方有何考量?又向外界釋放哪些信號?
協議要點掃描
在華盛頓,烏克蘭官員和親烏克蘭人士終于稍稍松了一口氣。
“雙方達成的礦產協議比最初提出的版本好得多。”美國前駐基輔大使泰勒稱,美國人采納了烏克蘭人的很多建議。
根據烏方公布的信息,協議主要內容為,兩國將共同創建烏克蘭重建投資基金,吸引全球投資,用于自然資源和油氣開采等項目,以及相關基礎設施或加工項目。
協議對雙方權利與義務作出較明確規定,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1.所有權:烏克蘭領土和領海內的所有資源均為烏克蘭所有,烏克蘭政府有權自主決定資源開采地點。烏地下礦產、國有企業同樣歸烏克蘭所有。
2.控制權:烏克蘭與美國將按50:50的比例共同管理和參與該基金,雙方擁有平等的投票權,將共同確定資金投向的具體項目。
3.資金來源:主要由烏克蘭出售國有資源開發使用權所得收入填充,即關鍵材料及油氣領域項目新許可證資金的50%。
4.收入分配:在最初10年里,該基金的利潤和收入不會分配,專門用于投資烏克蘭的新項目或修復項目。之后“利潤可在合作伙伴之間分配”。
5.美國支持:美國政府通過美國國際開發金融公司(DFC)向基金提供支持,以吸引來自美國、歐盟以及其他國家的投資與技術轉讓。
美國可以向該基金提供捐款;也可以提供新的援助——如為烏克蘭提供防空系統。
6.無債務負擔:協議未提及烏克蘭對美國的債務義務,其實施將通過平等合作與投資提升兩國經濟潛力。
4月30日,美烏簽署礦產協議 美國財政部X平臺賬號
深遠戰略意義
這是特朗普政府上任以來成功推動的重要合作協議之一,被視為特朗普政府重啟對烏關系的關鍵舉措。
不過,其談判過程歷經波折且充滿爭議。
早在去年6月,美國共和黨參議員格雷厄姆就開始公開談論烏克蘭礦產資源對西方的重要性及美烏聯合開發的可能性。
這一想法被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采納。他在去年9月與當時的總統候選人特朗普會面時提議美國獲得烏克蘭自然資源的經濟股份,作為建立新型經濟伙伴關系的起點。
據烏克蘭媒體介紹,烏克蘭擁有約2萬個已知礦床,涵蓋117種礦產,其礦產資源占地球資源總量的5%左右。
然而,特朗普上臺后一度“獅子大開口”,認為烏克蘭礦產收入應該是美國對烏巨額軍援的補償金。遭到烏克蘭輿論反彈后,美國向烏克蘭提供了“改進版”協議草案。
今年2月底,澤連斯基在白宮與特朗普發生激烈爭吵。協議簽署失敗,烏克蘭代表團被迫離開。
圖為澤連斯基和特朗普 資料圖
直到4月中旬,突然傳出消息稱,美國已放寬協議條款,雙方隨后簽署了備忘錄。
外界認為,歷經談判和爭吵,上述協議是雙方圍繞資源控制和地緣政治的博弈和妥協。
從烏克蘭方面看,它依賴西方援助對抗俄羅斯,處于弱勢地位,但展現出靈活和堅持,拿到一份看似“平等”的協議。
表面上,協議確實取消了美國此前對烏克蘭提出的償還軍事援助的要求。烏方官員強調,烏克蘭對美國不承擔任何債務義務。這是兩國漫長談判中的關鍵點,表明美烏建設性合作的可能性。
但就在協議簽署前夕,特朗普30日重申,美國應該為向基輔提供的援助獲得回報,因此才努力爭取就烏克蘭豐富的稀土礦藏達成協議。
與此同時,美國并未向烏克蘭提供任何具體的安全保障。這是烏方尋求簽署協議的最初目標之一。如今,這一愿望落空了。
盡管烏第一副總理斯維里登科指出,協議規定美國向該基金捐款,還可能提供新的援助,如為烏克蘭提供防空系統。但美國沒有直接回應。協議僅在第10條泛泛提及“支持烏克蘭獲得持久和平”。
不過,引人注意的是,協議似乎重新打開美國向烏克蘭提供軍事援助的大門。
就在協議簽署次日,烏克蘭方面5月1日稱,特朗普政府已通知國會,打算允許通過直接商業銷售向烏克蘭出口價值5000萬美元的國防產品。這是特朗普上任100多天來首次向烏克蘭頒發的軍售許可證。
從美國方面看,協議是其對烏克蘭從單純軍援轉向經濟資源捆綁,具有深遠的戰略意義。
一來,特朗普試圖推動這項協議,以兌現“美國優先”承諾,凸顯對烏援助的“經濟回報”。
二來,美國試圖通過協議獲取對高科技產業和國防至關重要的關鍵礦產的開發特權。
三來,協議還可能為美國長期介入烏克蘭經濟重建提供制度框架。
充滿不確定性
美國財長貝森特稱,礦產協議表明“美國在烏克蘭擁有經濟利益”,這是向俄羅斯領導層發出的信號,也是向美國人民發出的信號。
輿論認為,協議被視為烏克蘭爭取西方支持的籌碼,將有助于鼓舞烏克蘭民眾的士氣。不過,部分條款仍存在諸多爭議,不僅未來執行充滿不確定性,還會加劇地區局勢的復雜性。
首先,協議將軍事援助與資源獲取掛鉤,涉及的部分資源開發可能加劇與俄羅斯的領土爭議,并引發道德和地緣政治方面的擔憂。
其次,美國通過基金控制資源收益的分配權,并限制烏克蘭向“特定國家”出售其資源,實際是對烏克蘭主權的潛在威脅,不平等且具有剝削性。此舉可能招致歐洲盟友的批評和質疑。
有評論稱,與其說是“平等”協議,不如說是美國發射的外交“糖衣炮彈”。
再次,協議僅為框架性文件,具體執行細節仍需后續談判,且需烏克蘭立法機構批準,存在不確定性。烏克蘭的未來政府也可能廢除該協議,這會讓潛在投資者望而卻步。
(編輯郵箱:ylq@jfdaily.com)
原標題:《美烏礦產協議“靴子”落地:烏克蘭真能“松一口氣”?》
欄目主編:楊立群 文字編輯:楊立群
來源:作者:解放日報 安崢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