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我叫吳秀蘭,今年58歲,初中文化,喪偶多年,獨自生活在一個小縣城的老舊小區里。
丈夫早年因病去世,那時候我才不到40歲,兒子才上初中。
為了把孩子拉扯大,我一邊在縣醫院做保潔,一邊兼顧家里的農活,日子雖然苦,但總算過來了。
兒子大學畢業后留在了省城工作,成家生子,我也退休了,靠著每月三千多塊錢的退休金,生活不算富裕,但也能過得去。
我這個人心軟,尤其對親戚家的孩子,總覺得能幫一把就幫一把。
我妹妹家的孫女小雅,從小聰明伶俐,學習成績特別好。
她爸媽在外打工,常年不在家,孩子一直跟著年邁的爺爺奶奶生活。
三年前,她考上了我們縣里最好的高中,因為離家太遠,妹妹打電話問我能不能讓小雅在我家住,這樣上學方便些。
我一口就答應了,想著反正我一個人住,家里空著也是空著。
那年,小雅16歲,一頭短發,穿著整潔干凈,眼睛大大的,說話有禮貌。她進門的那天,還給我帶了一袋蘋果,說是奶奶囑咐她一定要帶來。我笑著接過,看著她坐在沙發上,手腳規矩,心里就覺得這孩子懂事。
從那天起,我們的日子變得不一樣了。
02
小雅住進來的那一年,我家多了許多歡笑聲。
她每天早上六點起床讀書,晚上回來就趕作業。
我給她做飯,她基本不挑食,總是吃得干干凈凈。
她也知道心疼我,吃完飯就搶著洗碗,還會幫我晾衣服、拖地。
她學習壓力大,我也盡量不打擾她,家里電視聲音開得很小,朋友來串門,我也會提前告訴她,免得影響她復習。
有一次冬天特別冷,我看她手凍得紅腫,就去買了副手套給她。她接過來時,眼圈紅了,說:“吳姨,謝謝你,你比我奶奶還細心。”我聽了心酸,也欣慰,覺得這孩子真是個懂感恩的好女孩。
生活總不會一直風平浪靜。
小雅上高二那年,她父母回了一趟老家。
那天她爸來接她,說帶她回去吃個飯。
結果傍晚回到家,小雅整個人都變了,臉色發白,眼圈紅腫。
我問她怎么了,她搖頭不說。
后來我才知道,那頓飯上,親戚們都在勸她不要再念了,說女孩子家讀那么多書沒用,不如早點打工賺錢,好給弟弟攢點學費。
那天夜里,我聽見她在屋里偷偷哭。我敲了敲門,她急忙擦干眼淚,說是感冒了。我坐在她床邊輕輕拍了拍她的背,說:“小雅,你要記住,女人讀書,是為了以后不被人看輕。你想念多久書,吳姨都支持你。”
她點了點頭,眼淚刷地又流了下來。
從那以后,她學習更加拼命了。
高三那年,學校安排了幾次模擬考試,每次她都是全年級前五。可她爸媽卻從來沒來看過她一次,電話也少得可憐。倒是我,給她準備營養餐,買資料書,陪她出門散步,像親媽一樣照顧她。
有一回,她感冒發燒,躺在床上迷迷糊糊地說:“媽……水……”我聽見心里一震,端著水喂她喝,眼淚忍不住掉下來。
她考985那年,填志愿的時候,我陪她一起去的。她爸媽還是沒來,說是工地太忙脫不開身。錄取通知書下來的那天,她抱著我哭了好久,說:“吳姨,我這一輩子都記得你。”
我說:“孩子啊,記得也好,不記得也罷,只要你以后過得好,我就心滿意足了。”
她進大學前的那個晚上,我們聊了很久。她說將來一定要好好工作,賺了錢先給我買個大冰箱。我們都笑了。
她搬走那天,我送她到車站。她行李不多,臨走時突然回頭對我說:“吳姨,枕頭底下我留了點東西,你晚上看看。”
那天回家,我打開枕頭底下的拉鏈,發現里面塞了一疊整整齊齊的百元大鈔,還有一封她寫的小紙條:“吳姨,我知道你不缺錢,我只是想做點什么。你一直說我在你家白吃白住,其實你給了我一個家。”
我拿著那封紙條,坐在床頭哭了整整一晚。
03
小雅已經上大三了,寒暑假偶爾會回來看看我,帶著零食和禮物,幫我下廚、洗衣,像從前一樣叫我“吳姨”。
她爸媽現在也知道她有出息了,常在村里人前吹噓。但我知道,小雅的堅強,不是他們給的。
我有時候會想,若是當年我沒有一口答應讓她住進來,她是不是就走上了另一條路?也許會早早輟學,也許會嫁給一個普通男人,過著平凡甚至辛苦的日子。
可人生說到底,還是要靠自己爭氣。
我不知道我還能陪她多久,但我知道,她已經學會了飛翔。
有些感情,不是血緣,也可以比親人更深。有些恩情,不是轟轟烈烈,而是日復一日的陪伴與守護。
她說她會記得我一輩子,其實,我也是。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