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重慶榮昌者,古稱昌州,地處巴蜀之際,襟帶成渝之衢。 自唐乾元置州,明初賜名,千載以降,文脈綿延,物華天寶,今世尤盛。
乙巳以降,游人如織,商旅輻輳,問其緣由,蓋以文而榮,因文而昌。 今試析其道,述之如次。
榮昌之勝,首在文脈。 昔昌州海棠獨香,文人騷客競相吟詠。 宋人彭淵材嘗嘆:「平生恨事,海棠無香耳!」后聞昌州海棠香溢,遂生無限向往。 此乃「海棠香國」之肇始,亦榮昌文名之根柢。 唐賈耽《百花譜》載:「昌州海棠有香有實,士人珍為佳果。」南宋王象之《輿地紀勝》亦云:「昌居萬山間,地獨宜海棠,邦人以其有香,號海棠香國。」故千年以來,昌州為文心所寄,風雅所鐘。 今之榮昌,承此遺韻,復興海棠文化,建香霏閣、植海棠園,游人至此,既可賞花之絢爛,亦可嗅香之清幽,恍若穿越唐宋,與古人共醉花間。
且榮昌非獨海棠也。 其地兼融巴渝文化、移民文化、紅色文化、工業文化,如江河匯流,蔚為大觀。 明清之際,湖廣填四川,客家移民攜潮汕鹵鵝之法至此,歷三百載改良,終成榮昌鹵鵝一絕,今列非遺,香飄四海,游客爭啖,以為至味。 又若萬靈古鎮,明清老街、湖廣會館、爾雅書院,皆修舊如舊,再現移民歷史; 安陶小鎮,承「榮昌陶」千年窯火,陶寶古街、陶藝作坊,令游客親手摶泥塑器,體悟匠人之魂。
榮昌之興,尤在非遺。 國家級非遺有三:榮昌陶、榮昌夏布、榮昌折扇,皆技藝精湛,名動天下。
榮昌陶,古稱「安富陶」,與宜興紫砂、建水陶、欽州陶并稱「四大名陶」。 其陶質細膩,釉色溫潤,昔以泡菜壇聞名,今則文創迭出,茶器、酒具、擺件,無不巧思。 安陶小鎮內,陶寶古街延袤四百米,游客可觀大師拉坯,可親制陶器,更可訪榮昌陶博物館,覽千年陶史。 鎮中陶坊百余家,匠人二百余,窯火不熄,文脈不斷。
榮昌夏布,以苧麻織就,輕薄透氣,古為貢品,今成時尚。 夏布小鎮內,中國夏布博物館陳列古今織機,藝夢廊橋展霓虹扎染,游客可習紡織之技,可購麻制衣衫。 更兼小鎮植苧麻為景,春綠秋黃,田園之趣與非遺之美交融,令人流連。
榮昌折扇,素有「一把扇子半把傘」之譽,竹骨紙面,書畫其上,雅士所愛。 每逢節慶,折扇工坊開設體驗,游客執筆點染,自制扇面,盡顯風流。
此三者,非徒技藝傳承,更與文旅深度融合。 若春節之非遺研學、端午之龍舟賽、七夕之河燈節,皆以非遺為核,輔以燈火、煙花、市集,令游客眼觀、手作、口嘗,五感皆醉。 壬寅年春,榮昌申遺首歲,辦「千年榮昌·星空璀璨」燈火秀,無人機列陣成畫,火壺舞凌空躍動,傳統與科技相映,文韻共時潮并輝。
榮昌之盛,亦在節慶。 官府善策,以「活動出彩」帶「旅游出圈」,四時節令,無月不歡。
春節,萬靈古鎮辦「年味集市」,明清老街張燈結彩,游客攝「全家福」于古橋,品民國茶館,嬉「跑男」游戲; 夏布小鎮設豐年瑞雪燈景,師徒四人(西游人物)導游,花船民樂縈耳,火棍雜技眩目。
端午,瀨溪河上龍舟競渡,岸邊非遺展演,游人佩香囊、食糉籺,恍若重回楚地。
七夕,河燈旅游文化節最為旖旎。 夜幕垂時,瀨溪河面千燈浮水,煙花綻空,鵲橋相會、朝代婚禮、愛情跑等活動,令青年男女情愫暗生。 更有「橋頭堡啤酒節」「饕餮美食街」,鹵鵝、黃涼粉、萬靈麻餅香飄十里,游客大快朵頤,不亦樂乎。
國慶,「千年榮昌·歷史文化周」啟幕,陶藝大賽、夏布時裝秀、折扇書畫展輪番登場,游客既可觀摩非遺技藝,亦可參與「漢服游園」「窯王祭祀」等沉浸式體驗,古今穿越,趣味橫生。
尤可稱道者,乙巳年春,榮昌以「文旅局長出鏡」「網紅助陣」之策,邀「鹵鵝哥」林江、「紅衣大叔」周鴻祎等共推文旅。 林江者,本為鄉野商販,因追隨美網紅「甲亢哥」五城投喂鹵鵝,一夕爆紅,獲封「榮昌鹵鵝推廣使」,更得官府嘉獎十萬金。 周鴻祎者,親臨榮昌,鉆陶窯、品鹵鵝,直播傳之四海,榮昌遂成網紅之城。 加之官府推行「公交免費」「停車免單」「交警不貼罰」,游客無后顧之憂,紛至沓來。
榮昌之美,非獨城鎮。 鄉村旅游,亦為一絕。 古佛山麓,清流民俗小鎮隱于綠野,修仙洞、佛緣路、百佛園,曲徑通幽; 半山街市,剪窗花、拼圖、祈福,童叟同樂。 萬靈鎮「遠山青小院」「大樹庭院」,民宿依山傍水,游客品茗閑話,夜觀星河,晨聞鳥語,陶然忘機。
又若高筍河濱河公園,昔為蛇鼠出沒之荒地,今變身「打卡勝地」,綠道蜿蜒,水清見底,居民自發護潔,游客漫步其間,心曠神怡。 此皆榮昌「文明創建」之功,官民同心,整治環境,「門前三包」成制,村容煥然,游人既享自然之趣,亦感人文之善。
榮昌之智,尤在「以文促產,以產養文」。 昔者,非遺技藝多囿于作坊,今則產鏈延展,文創勃興。
陶瓷產業,引唯美、惠達等名企,建「中國西部陶都」,產品涵蓋日用陶、建筑陶、特種陶,年產值逾三十億。 游客至安陶小鎮,既可購茶具花瓶,亦可訂制陶瓷婚慶禮品,產業與文旅相得益彰。
夏布產業,拓至服裝、家紡、文創,小鎮內「壹秋堂」等品牌,將苧麻織物化為時尚衣衫、刺繡屏風,遠銷海外。 更設夏布博物館、研學工坊,游客目睹「績麻成布」之技,無不驚嘆。
至若鹵鵝,昔為鄉野小食,今借網紅之力,成重慶美食三絕(小面、火鍋、鹵鵝)之一。 乙巳年「五一」,鹵鵝店鋪訂單暴增,淘寶店主回客曰:「忙,無暇應答!」服務區、高鐵站,游人持鵝而行,蔚為奇觀。
嗟乎! 榮昌之盛,非偶然也。 其以千年文脈為根,非遺技藝為干,節慶活動為枝,產業融合為葉,更兼官民同心,善用新媒,遂使文旅之樹蓊郁參天,游客絡繹,商賈云集。
昔人云:“文化興則國運興」,今觀榮昌,可謂「文化興則城運昌」。 冀其守正創新,文脈永續,則海棠香國之美,當與山河并壽矣!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