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9日,本是個普通的工作日清晨,對于眾多領克車主來說,卻遭遇了一場“噩夢”。
當日,領克App毫無征兆地集體崩潰,部分領克用戶反映在行駛過程中出現了座椅位置異常變動的情況。此次故障影響范圍極廣,涵蓋了吉利繽越、領克等多款車型。
面對這一突發狀況,吉利副總裁楊學良迅速做出回應,午間在微博上表示“IT小伙伴們已經全力修復了”。領克官方也發布公告,承認是云服務器基礎網絡出現異常,并建議用戶攜帶實體車鑰匙出行,以避免因無法正常使用App而影響用車。
突然的異常讓領克用戶對智能車控系統可靠性的擔憂。業內人士分析稱,車企在大力發展智能化的過程中,過度依賴云端服務,一旦云服務器出現故障,就如同房屋失去了根基,整個智能車控系統便會陷入癱瘓。
事實上,這并非這并非領克APP首次出現故障,去年12月13日,領克App曾因云服務器波動導致車控功能異常,當時客服僅回應“技術排查中”,未明確故障根源。
隨著汽車智能化普及,手機App已成為車主遠程控制、車輛監測的核心工具。根據《消費者權益保護法》,企業有責任確保服務安全可靠。多次突發異常為整個汽車行業敲響警鐘,在追求智能化的同時,必須重視安全冗余設計,確保在突發情況下,車輛的基本功能不受影響,保障用戶的出行安全和便利。
吳迪攝
新車“丐版”爭議
新車上市遭受的詬病尚未消散,App再度崩潰無疑將領克推上風口浪尖。
4月下旬,領克900登陸上海車展,并于隨后正式上市。作為領克品牌沖擊高端市場的旗艦車型,憑借SPA Evo架構、三電機動力系統及“百變空間”等標簽,領克900試圖以“國產旗艦SUV顛覆者”的形象殺入市場。
前期大量預熱造勢拉足了熱度,隨著最終信息的官宣,“丐版”低價新車的出現讓消費者有了“落差感”。
定價方面,領克900給出28.99萬元至39.69萬元的限時售價,看似具有一定吸引力,試圖在高端市場中以價格優勢吸引消費者。
然而真實情況是,入門版車型價格雖低至28.99萬元,但其動力系統僅搭載了1.5T雙電機,在動力性能較弱。一些核心配置,如空氣懸架、高階智駕系統等,都集中在35萬元以上的高配車型上。有網友稱,其提前三個月預定的“旗艦車型”,到店實車竟比展車少了空懸、后輪轉向和激光雷達。
此前領克900宣布,預售首日斬獲8000訂單,但超過70%的預訂單集中在33萬入門款,而這個版本悄悄減配了宣傳中的雙腔空懸和Thor智駕芯片,甚至沒有預留改裝接口。這種“看得見夠不著”的配置策略,被網友吐槽“像極了智能手機時代的丐版陷阱”。
有汽車論壇就“領克900低配版值不值”展開討論,評論區迅速分裂成兩大陣營。技術派曬出配置對比圖:領克缺失的電動門和后排屏幕,相當于砍掉了30%的科技體驗。
“高價低配”,實際配置分布含金量高的技術傾向于高配車型,一系列質疑聲讓領克一直強調的 “科技平權”遭遇沖擊。
吳典攝
被合并后引擔憂
相較產品端的開局不利,市場對于領克更大的擔憂在于其被合并后的發展。
去年9月,吉利控股發布《臺州宣言》,宣布將推進內部資源深度整合和高效融合,此后,吉利汽車(吉利控股旗下企業)宣布將幾何品牌并入吉利銀河,同時整合極氪汽車與領克汽車。
11月,吉利控股發布公告稱,將向吉利汽車轉讓其所持有的11.3%極氪汽車股份。交易完成后,吉利汽車對極氪汽車的持股比例將增至約62.8%。極氪汽車將持有領克汽車51%股份,領克汽車其余49%股份繼續由吉利汽車旗下全資子公司持有,整合后將成立新公司“極氪科技集團”,旗下擁有極氪、領克兩大品牌。
從股權結構來看,合并后極氪持股51%,領克失去獨立運營權。這一變化標志著吉利內部從“品牌并行”的發展模式轉向“極氪主導”的戰略收縮。相較于極氪版圖的進一步擴大,領克的發展空間和資源支持正在壓縮。
行業將這場合并形容為“太子黨輸給了職業經理人"。
這一表述并非沒有道理。
此前,極氪的核心人物是安聰慧,領克的核心人物是CEO林杰。
安聰慧1996年加入吉利,從審計員做起,歷經等多個職位,2021年輾轉極氪,一手推動其發展。相較安聰慧,林杰加入吉利的時間要早一年,他也是典型的吉利內部自我培養的高管,其長期掌舵營銷條線,堪稱吉利“元老級”人物。
合并后,領克品牌CEO由劉向陽擔任,林杰的職務變為極氪科技集團副總裁兼用戶委員會主任,負責用戶體驗與服務的全面提升,向集團CEO安聰慧匯報,此前平行的兩個品牌一號位正式成為上下級。
吳迪攝
失去獨立運營權之后
雙方合并后,領克失去的卻不只是獨立運營權。
領克誕生時,依托沃爾沃SPA架構,共享安全技術與制造標準,“沃爾沃同源”成為了領克的核心賣點之一,也為其在市場上贏得了良好的口碑和用戶基礎。
隨著領克與極氪的合并,沃爾沃不再作為領克的股東,這一變化對領克而言意義不小。沃爾沃的技術背書和高端形象支撐被削弱,領克在一定程度上失去了部分與沃爾沃相關的品牌光環。對于老用戶來說,他們對領克“北歐安全基因”的認同感面臨削弱甚至崩塌。
合并后,為了避免產品重疊和內耗,極氪和領克對產品線進行了大幅精簡。這一舉措導致領克原本的產品規劃被打亂,一些處于研發或規劃階段的車型面臨調整或取消。有消息稱,領克原計劃推出的一款燃油轎車,由于與極氪的產品定位存在重疊,在合并后被擱置。
根據此前釋放的信息,今年極氪科技集團計劃發布5款新車,其中極氪3款、領克2款。新車代表著內部資源投資,從推新數量來看,極氪顯然更受重視。
同時,技術自主性的流逝和研發資源的“爭奪”是領克無法躲避的。極氪依托SEA浩瀚架構,構建了獨立的電動化、智能化研發體系,在新能源汽車領域取得了顯著的技術成果。合并后領克在這些關鍵領域需依賴極氪共享,自身研發的自主性和投入受到了一定限制。
孫婉秋攝
業內人士認為,這讓領克在技術創新方面受到了制約,長期來看,必然影響領克產品的技術創新能力和差異化競爭優勢。如果領克不能在技術研發上保持自主創新,將很難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脫穎而出。
此外,極氪的純電定位與領克的插混路線差異顯著,品牌調性從“個性運動”向“科技豪華”的轉變缺乏連貫性。
領克原本以年輕、時尚、運動的品牌形象吸引消費者,其車型設計和營銷策略都圍繞這一品牌定位展開。而極氪則主打高端純電動,強調科技感和豪華感。這種品牌調性的差異,使得領克在合并后面臨著用戶認知混淆的問題。
業內人士認為,消費者在選擇領克車型時可能會因為品牌定位的模糊而產生猶豫,這對領克的市場銷售和品牌發展帶來了一定的挑戰。
另一方面,極氪主打30萬元以上純電市場,領克原定位20萬元至35萬元插混及燃油高端市場,合并后兩者在25萬元至35萬元價格帶形成內耗。
種種因素疊加,讓領克面臨的困境愈發嚴重,既要避免與極氪純電車型直接競爭,又需在燃油車加速萎縮的市場中尋找生存空間,其“新豪華”定位在極氪的“科技豪華”和沃爾沃的“傳統豪華”夾縫中愈發模糊。
由App引發的安全問題讓領克陷入被動,而真正的考驗還在后面。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