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俄羅斯空軍的裝備序列中,有一款其貌不揚卻戰功赫赫的攻擊機,自誕生以來,憑借其強大的野戰起降能力、靈活的低空機動性能、出色的防護能力和兇猛的火力支援,在多次局部沖突和戰爭中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它就是被譽為“飛行坦克”的蘇-25攻擊機。
上世紀60年代末,隨著機械化大兵團突擊軍事理論的興起,蘇聯軍方對新型攻擊機的需求日益迫切。這種攻擊機需要具備強大的反裝甲能力和對地攻擊能力,同時能夠在一定的防空威脅環境下作戰。在此背景下,蘇霍伊設計局于1968年開始研制蘇-25攻擊機,并于1975年2月成功首飛。1981年,蘇-25攻擊機正式投入批量生產,并很快在阿富汗戰爭中接受了實戰考驗。
蘇-25是一款亞音速單座攻擊機,機體全長15.53米,翼展14.36米,空重9.8噸,最大起飛重量19.3噸。其采用高懸臂上單翼、三梁結構的設計,機翼為梯形的直角翼,整體結構簡單,便于前線戰場的使用和維護。
在動力系統方面,蘇-25裝備了兩臺聯盟R-195渦輪噴氣發動機,裝在后機身側下方,進氣道較長,發動機沒有加力燃燒室,單臺推力44.18千牛。雖然R-195發動機耗油較大且壽命較短,但在前線戰場上,其表現依然相當給力,甚至能在緊急情況下添加普通汽油起飛。
蘇-25的攻擊火力十分兇猛。其機頭左側裝備有一門30毫米口徑的Gsh30-2機炮,備彈250發,最高射速為每分鐘3000發,能夠在短時間內傾瀉大量火力。此外,蘇-25還擁有11個外部掛載點,可以攜帶4.4噸的各種武器,包括無控火箭彈、空對地導彈、空對空導彈、反坦克導彈等。特別是其反坦克型號蘇-25T,能夠掛載16枚9K121旋風反坦克導彈,射程10千米,可擊穿1000毫米厚的裝甲,是名副其實的坦克殺手。
除了強大的作戰能力外,蘇-25還具備出色的防護能力。其機身采用全金屬半硬殼式結構,座艙底部及四周裝有24毫米的鈦合金防彈裝甲,可以抵御一般地面炮火的攻擊。此外,蘇-25的發動機也裝有防彈板,油箱中設置有吸震的防火樹脂,進一步提高了其戰場生存能力。
型號演變
蘇-25攻擊機在阿富汗戰爭中首次參加實戰,便展現出了其強大的作戰能力。面對阿富汗游擊隊的頑強抵抗,蘇-25憑借其出色的低空機動性能和強大的火力支援,為蘇聯地面部隊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在后來的車臣戰爭、敘利亞內戰中,蘇-25同樣發揮了重要作用。
不過在俄烏沖突中,蘇-25攻擊機遭到了較大損失,俄軍一共被擊落30多架,在俄軍所有飛機中,僅次于蘇-34戰斗轟炸機,如果加上烏軍方面被擊落的數量,將遠超蘇-34。雖然雙方的蘇-25都采用了超低空突防、上仰發射火箭彈的戰術,有效降低了被發現的概率,提高了武器射程,但由于雙方的防空火力過于密集,尤其是俄軍還有預警機,能夠提前發現超低空突防的敵機,導致蘇-25依舊損失慘重。
俄烏沖突表明,蘇-25這種依靠目視進行近距支援的強擊機,已經不適應現代戰爭,它的角色,將被遠程制導火箭炮、察打一體無人機甚至自殺無人機等替代。值得慶幸的是,這些打擊手段,都是中國的強項,我們的飛行員,再也不用冒著敵方火力對地攻擊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