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晚報·齊魯壹點 鹿青松
在法治的天平上,每一份判決書都承載著群眾的期盼,而執行法官,便是讓紙上權益落地的“最后一公里”守護者。在嘉祥縣人民法院,有一位身材高大、體格威猛的執行法官,同事們親切地稱他為"壯哥"。2018年入職,2023年成為員額法官,短短兩年間承辦案件2400余起,收獲11面錦旗、17封感謝信。他就是嘉祥縣人民法院執行局四級法官馬壯,一位用剛毅捍衛法律尊嚴、用溫情傳遞司法力量的執行先鋒。
硬鋼:無畏險阻,捍衛法律尊嚴
2022年5月31日凌晨4點,淮安市郊區一片漆黑,只有遠處工地閃爍著幾點燈光,四周靜謐安寧。
“要錢找公司,我又不是公司,找我干嘛!”
“你們敢來,我就掀翻你們的車!”被執行人的叫罵聲還在耳邊回蕩,申請執行人期盼的眼神又浮現在眼前。馬壯揉了揉布滿血絲的眼睛,將思緒拉回當下。
“天快亮了,我們先躲在這個土堆后面,等工地開工,都打起精神,只要發現要扣押的車輛,立刻行動。”這是一起融資租賃合同糾紛案件,被執行人孫某通過融資租賃購買了11輛重型渣土車,卻長期拖欠貸款。他仗著在江蘇經營多年,手下有幾十名工人,態度囂張,抗拒執行。
“行動!”天剛亮,馬壯率先沖出,攔下涉案渣土車,亮出執行公務證。司機叫來十幾名工人圍堵,馬壯毫不退縮:“你們的行為已妨礙公務,執法記錄儀正在記錄!”最終,車輛被成功扣押。扣押完這三輛車后,根據申請執行人提供的線索,馬壯一行人又馬不停蹄地趕往其他工地。在接下來的九天里,他們不間斷地摸排、蹲守、與被執行人對峙。
333公里,是嘉祥到淮安的距離,開車不過四個多小時;九天,看似時間不長,卻有兩百多個小時。在這九天里,工地的揚塵落在馬壯的制服上,結成灰白的痕跡。望著最后一輛被貼上封條、緩緩轉運的卡車,他緊繃的臉上終于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馬壯(右一)接收錦旗
柔情:法理之外,傳遞司法溫度
2024年5月,馬壯推開一扇銹跡斑斑的鐵門,濃重的中藥味撲面而來。輪椅上的被執行人眼神驚恐:“我不是老賴,能不能寬限幾天……”這是一起撫養費糾紛案,被執行人因截癱無力支付費用,又不想讓孩子看到自己的病容,一直躲避探視。
這是一起撫養費糾紛執行案,三年前,申請執行人和被執行人協議離婚,約定婚生子小磊(化名)由申請執行人撫養,被執行人按月支付撫養費。但近兩年,被執行人既沒支付撫養費,也沒探望過小磊。
一邊是截癱的父親,一邊是需要撫養的孩子,該如何抉擇?離開被執行人家后,馬壯陷入沉思。他決定再和申請執行人見一面,于是驅車二十多里外,來到申請執行人家中,向申請執行人說明情況:“他截癱了,父親還患了肺癌……”得知真相,申請執行人的怨恨化為嘆息。征得申請執行人同意后,馬壯馬上聯系被執行人。經過一個多小時的耐心開導,被執行人同意在村委會見面。
“我真的能見到爸爸了嗎?”聽到這個消息,小磊眼睛一亮,大大的眼睛笑得瞇成了一條縫。
2024年5月18日,特意換上整潔衣服的被執行人坐在輪椅上,不時望向門口,雙手緊張地揉搓著。
“爸爸,我好想你,你為什么這么久都不來看我……”小磊一見到爸爸,立刻撲進他的懷里哭了起來。看到這一幕,馬壯給這對父子留出獨處的時間。
最終,經過幾輪調解,雙方達成和解協議:被執行人每半年支付兩千元撫養費,每月第一周的周末,申請執行人把小磊送到被執行人家中,讓父子倆相處兩天。
“……是您讓絕望的人看見了光。”看著感謝信上帶著淚痕的字跡,回想起小磊撲進父親懷里的場景,馬壯笑了,覺得這幾天的奔波都是值得的。
破局:攻堅克難,化解執行難題
2023年12月,寒冬凜冽,辦公室的玻璃窗上結滿了霜花。一位父親緊握著判決書,手指關節因用力而泛白,嘴里不停地念叨著:“六十二萬,能換回我兒子嗎?能讓我母親的精神病好起來嗎?”
三年前,一場悲劇讓兩個家庭支離破碎。被執行人潘某的兒子將申請執行人江某兒子的小狗扔進河道,江某的兒子為救小狗不幸溺亡。法院判決潘家賠償62萬余元,但執行過程困難重重:潘某腿部殘疾,只能靠打零工維持生計,妻子也因病無法從事重體力勞動,一家人擠在狹小的出租屋里,夫妻名下沒有任何可供執行的財產;江某離異后又痛失獨子,母親也受到巨大精神刺激,母子倆靠低保度日。
“這已經是第七次司法拘留了。”前任承辦法官移交案卷時無奈地苦笑。泛黃的拘留通知書上,有潘某夫妻的簽字,這對夫婦寧可一次次配合拘留,也不愿拿出一分錢。江某則成了法院的“常客”,每次都拿著判決書,憤怒地質問案件何時能解決。
面對這起棘手的“執行不能”案件,馬壯沒有退縮。他一方面積極向院領導匯報情況,努力為江某爭取到3.5萬元司法救助金;另一方面,不顧嚴寒,多次前往被執行人家中做工作。一次又一次釋法明理,經過兩個多月的不懈努力,潘某終于湊出了26.5萬元。看到潘家確實竭盡全力,申請執行人也做出讓步,自愿放棄了剩余的賠償金。至此,這起歷經四年、兩任承辦法官的“骨頭案”,終于得到圓滿解決。
“從紙面權益到現實兌現,我們丈量的不僅是執行的距離,更是人心的溫度。”在青年干警座談會上,馬壯展示著那臺有些褪色的執法記錄儀。儀器外殼的劃痕,記錄著這些年執行工作的艱辛;存儲卡里的一個個溫情瞬間,訴說著法理交融的智慧。當青年干警們傳閱那封滿是淚痕的感謝信時,窗外的梧桐樹沙沙作響,仿佛在訴說:法治的火炬,正由無數個像馬壯這樣的守護者,代代接力傳遞。
新聞線索報料通道:應用市場下載“齊魯壹點”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齊魯壹點”,全省800位記者在線等你來報料!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