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葡萄與葡萄酒行業持續承壓。
文 | 賣酒狼團隊
編 | 南風
國際葡萄與葡萄酒組織(OIV)發布的《2024年世界葡萄與葡萄酒行業現狀報告》揭示了全球行業面臨的系統性危機:氣候異常導致產量銳減、代際消費習慣改變加劇市場萎縮、地緣政治擾動國際貿易秩序。
在多重挑戰交織下,葡萄酒產業亟需通過技術創新、綠色轉型與多邊協作重塑發展韌性……
1
葡萄酒行業“根基”正被動搖
2022年全球葡萄酒產量258億升,同比下降了1%。這是全球葡萄酒產量連續第四年穩定在260億升左右,表明全球葡萄酒市場已趨于飽和狀態。
2023年葡萄酒生產及消費均出現了下滑。全球葡萄酒產量創62年來最低紀錄,全球主要葡萄種植區(包括所有類型的葡萄)出現拔藤的現象。消費量則降至1996年以來最低水平,整個行業面臨嚴峻挑戰。
2024年全球葡萄酒產量降至225.8億升,同比減少4.8%,創1961年以來新低。消費方面,全球葡萄酒消費約為214.2億升,同比下降3.3%,同樣為60余年來最低。
報告指出,消費持續回落既源于通脹壓力與經濟不確定性,也與代際消費習慣變化密切相關。傳統消費大國法國、德國和美國均出現不同幅度的下滑,而中國市場消費同比降幅達19.3%。
值得大家注意的是,全球葡萄酒產量“再而三”下降,氣候并非主因,越來越小的飲酒群體才是關鍵。
按照業內人士的話說,氣候災難早已不是“挑戰”,而是傳統產區沒有跟上時代步伐的“懲罰”。
當一個以年輕一代為消費主體的時代降臨,全球葡萄酒產業卻仍在堅守傳統,既不愿意為迎合低頭,也不愿意擁抱變化,他們似乎習慣了以自己的喜好定義一瓶葡萄酒,而不是從消費者的角度去評價一瓶葡萄酒。
當千禧世代將自然酒視為“資本操縱的新陷阱”,當Z世代用硬蘇打酒和無酒精飲品投票時,波爾多列級莊的莊主們仍在品酒室里念叨“陳年潛力”和“酒體結構”。這不是消費疲軟,而是消費者對行業精英主義、價格欺詐的集體唾棄。
消費萎縮絕非周期波動,而是脫離時代的傲慢代價。
2
危機中的重構機遇
中國葡萄酒要抓緊!
如今,葡萄酒行業已站在懸崖邊緣:繼續用“風土”“傳統”“可持續”的謊言自我麻痹,還是承認舊模式已死,徹底擁抱生態民主與文化平權?
對此,一位接受采訪的酒商稱,與其強調多邊合作、科技賦能、綠色生產,倒不如放下身段去了解年輕一代,真正讀懂他們的需求,才能釀造出他們喜歡的酒。
以中國葡萄酒市場為例,年輕一代消費者并不需要也沒有精力去了解一瓶葡萄酒的故事,其市場售價與所能提供的情緒價值,才是重中之重。
年輕消費者更青睞白葡萄酒,因其“輕松易飲、價格親民、適配多元場景”等特點,需求集中在100-300元價格帶。
消費場景從“炫耀性”轉向日常化,家庭聚會、生日宴請等場景占比提升,推動產品向清新、低門檻風格發展。
值得一提的是,國內葡萄酒生產企業是愿意改變的“一批人”。2025年春糖期間,西鴿酒莊、張裕、天鵝莊等企業推出了多款百元以下的大眾化葡萄酒新品,試圖通過高性價比產品吸引更多消費者。
在一位接受采訪的業內資深人士看來,葡萄酒的營銷必須結合國情,且順應時代趨勢的變化。
從市場反饋的情況來看,現在已經無法通過“禮儀講解”“風味解讀”來培育一名消費者,而是要從價格開始,以高性價比產品為核心,將葡萄酒融入消費者的日常生活中。
唯有讓葡萄酒脫離“儀式感”,才能讓更多消費者愿意將其視為一種尋常飲品,一種能在大排檔、燒烤店、火鍋店、川菜館等任何消費場景都能飲用的產品。也只有更多消費者加入葡萄酒飲酒圈里,這塊蛋糕才會變大。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