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絕對是這個世界上最有大國的心,卻沒大國的命的國家。
為什么這么說呢?
因為印度的自然稟賦,人口紅利,絕對都是天賜的存在。
但偏偏這個國家時至今日都沒成長為大國,哪怕是聯合國的常任理事國,也從來都沒有印度的份。
如此的人口大國為什么在國際上的地位并不高?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
印度的大國夢
說起印度,名氣不小,但要是問人們印度到底是什么樣子的?
得益于這些年各類博主的宣傳,可能很多人都只記得印度有規模巨大的貧民窟,有破爛不堪賣掛票的印度火車,還有吃完就進醫院的印度小吃。
總而言之,高度概括一下就是,臟亂差三字就足以形容現在的印度了,是這樣嗎?
其實不是的,如果要把世界各國看作一個個的小學生,那么印度其實是最有天賦的孩子之一。
為什么這么說呢?
我們不妨分析下印度。
一個國家能成為一個大國,首先絕不可能是一個地理面積上的小國。
這話是什么意思呢?
比如前些時日教皇方濟各去世了,雖然教皇是天主教十多億教眾的精神領袖,但他同時也是梵蒂岡的國家元首,但是盡管方濟各的影響力如此之大,梵蒂岡跟大國有什么關系嗎?
答案是當然沒有關系。
為什么呢?
因為梵蒂岡是一個只有0.44平方公里的袖珍國,這個國家只有1000個左右的神職人員,做個不太恰當的比喻就是踢個足球有可能就出界了,只不過這個出界是指出國界線。
如此小的一個國家,自然沒有能力成為一個大國,如果是戰爭的環境中,這樣的袖珍國連一顆炸彈都擋不住,就已經結束了。
但是印度在這一點上,卻是世界頂尖級別的存在。
眾所周知,世界上有六個超過700萬平方公里的巨型國家,分別是俄羅斯,加拿大,中國,美國,巴西和澳大利亞。
除了這六個國家之外,世界上沒有任何一個國家的面積超過300萬平方公里。
而印度就是除了六個巨型國家之外最大的那一個,印度的面積高達298萬平方公里,雖然不算舉行國家,但在全世界范圍內面積排名第七,是妥妥的大國。
其次是印度這塊土地的自然環境非常優異。
印度位于亞熱帶和熱帶地區,雖然每年都有一段時間的干熱季節,
但總體來講,印度是一個雨熱資源相對豐富的國家,在印度,沒有嚴寒,理論上只要有水就可以實現全年耕種。
雖然印度的氣候類型有一個長達半年的干旱季節,但在印度北部有一條世界級的大河,恒河,在恒河的沖積下,印度北部是相對不太缺水的平原。
所以,在印度,是很容易能夠形成一年兩熟,在南部沿海地帶相對更濕潤的地區,甚至可以實現一年三熟。
這就是為什么在古代,農耕文明時代,印度是一個人人向往的天堂的原因,
此外,印度的煤炭儲量全球第五,鐵礦儲量也不小。
雖然石油天然氣的儲量不高,成為一個短板之外,稀土黃金等礦藏,也是有一定的儲量的,雖然不能說印度是一個資源極端豐富的國家,但起碼該有的都有了。
就這么說吧,如果印度好好發展,廣袤的領土,能夠保障本國需求的糧食生產能力。
相對豐富的自然資源,再加上巨大的人口紅利,這個國家完全有可能成為一個世界級的大國。
但現實卻是,印度在全球范圍內名氣不小,但跟大國卻并不沾邊。
在近現代歷史上,印度一直是一個奇葩的存在。
二戰后有這樣一段往事,當時作為戰勝國且作為具有影響力的五個大國,成為了聯合國的五個常任理事國,這五個國家分別是美國,中國,俄羅斯(含前蘇聯),法國,英國。
在二戰剛結束的時候,印度都還是英國的殖民地,自然跟什么聯合國五常沒啥關系;
但是1947年印巴分治之后,印度獨立,這樣一個人口大國卻依然跟五常沒啥關系,這就讓印度人心里非常不平衡了。
要知道印度獨立的時候,新中國都還沒建立呢。
當時我國的經濟發展水平也是很低的,但我國都成為了常任理事國,印度卻不是,那印度怎么可能會甘心呢?
那么聯合國的常任理事國到底有啥不一樣的?
其實常任理事國可不止是一個頭銜,而是在國際社會中擁有無與倫比的影響力。
這個影響力當然不是自己給的,中美英法俄五國,哪一個拎出來都是大國。
經濟發達,人口眾多,軍事力量強大,哪怕是二戰剛結束的時候,我國的各方面實力還不夠強,但那也要看跟誰比;
跟美蘇這樣的國家是比不了,但在當時,能比我國的綜合實力還強的國家還就真的沒幾個。
其次,五常是有一個很bug的權力,那就是一票否決權。
任何在聯合國安理會上會的決議,哪怕全世界都同意,只要五常中有一個投出了反對票,那么任何決議都無法生效。
這就很逆天了,要知道,在現代的國際社會中,很多事情講究一個合法,那么怎么才叫合法呢?那就是聯合國給予授權,聯合國代表了全體國家的態度。
但是一票否決權的存在就意味著任何對五常不利的提案,都無法得到合法的授權。
盡管有些大國會繞開聯合國強行做一些事情,但總體來說,繞開聯合國或者得不到聯合國的同意就行動,始終是處于道義上的劣勢。
所以,這就看出五常的厲害之處了。
印度自然也非常想要加入五常,成為第六個常任理事國。
但是印度自身的實力不足,在五常面前,又經常得罪人,就使得印度的入常之路走了幾十年,仍舊在門外徘徊。
2005年印度第一次申請入常,按照規矩,想要更改聯合國常任理事國,首先要三分之二的成員國同意,然后現有的五常還不能反對,就是這規矩霸道不?
事實上印度動員三分之二的國家,同意修改常任理事國這事不難,畢竟,誰都想有人牽頭真的能去改改常任理事國,有人鬧事,自然樂此不疲。
因此,印度動員其他國家同意他入常,易如反掌,但是到了最終投票的時候,這事就不是印度想干嘛就能干嘛的了。
2005年,印度第一次申請,俄羅斯投了反對票,2008年,法國投了反對票,2011年英國投了反對票,2017年,美國投了反對票,到了2019年,中國又投了反對票。
雖然理由不盡相同,但主打一個,五常輪流反對。
畢竟,誰都知道五常意味著什么,哪個國家又會傻到把自己權力稀釋給其他國家呢?
但有一說一,印度入常之路漫漫無期,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自己的實力不夠硬。
畢竟,印度的種姓制度,民族矛盾,以及宗教矛盾對于印度的發展構成了長期的掣肘。
就比如種姓制度,雖然明面上已經被印度法律廢除了,但是實際上,在印度社會,種姓制度依然存在,甚至還深刻的影響著當代印度的發展,想想看,天生都不平等,談何發展?
此外,印度與巴基斯坦的克什米爾問題遷延數十年,兩國之間矛盾不斷,歷史上甚至還發生過很多戰爭,這些都導致印度無法安心發展。
時至今日,雖然印度的GDP已經超過了英國,但印度仍舊算不上一個大國強國,印度的基礎設施建設仍舊落后,社會結構依然混亂,周邊局勢還是緊張,這些都是阻礙印度發展的力量。
雖然某些領域足夠強,但是短板太短太明顯。
誠然,印度有成為大國的潛質,但起碼在現在,印度還不具備,也不可能成為一個大國,你覺得呢?
【免責聲明】:本文創作宗旨是傳播正能量,杜絕任何低俗或違規內容。如涉及版權或者人物侵權問題,請私信及時聯系我們(評論區有時看不到),我們將第一時間進行處理!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聯系后即刻刪除或作出更改。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