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共和縣的鄉間小路上,一輛紅色面包車緩緩行駛。這是電影放映員許國強生前的放映車,如今,他的兒子許正東握著方向盤,沿著父親走過無數次的路線,繼續這份放映事業。
2024年11月21日,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57歲的許國強突發心梗,倒在了放映一線。
許國強生前在放電影的途中休息。(受訪者供圖)
20世紀80年代,共和縣地廣人稀,看電影對農牧民來說是件奢侈事。1989年,許國強拿出省吃儉用攢下的1500元購置放映機。為盡快學會操作技術,他吃住在電影廠值班室,日夜自學專業書籍,包攬打掃、跑片、檢修電路等雜活。
從黑白膠片到數字銀幕,從徒步背設備到駕駛專業放映車,這一干就是36年。許國強累計行程20萬公里,放映電影8000多場,觀眾超40萬人次,接近共和縣全縣人口的3倍。
1990年結婚后,妻子馬玉梅一句“我陪你”,便和他一起踏上放映路。草原上村莊之間距離遠,有時相隔100多公里。夫妻倆最長40多天沒回家,借宿困難時,就在羊圈、草垛里過夜,甚至在路邊鋪塊塑料布將就。
2009年端午節,龍羊峽鎮阿乙亥村突發山洪,被放電影返程時的夫妻倆迎頭趕上。為搶救被沖進激流的設備,許國強幾次被浪頭打翻,救上來時凍得渾身發抖,嘴里還念叨著“機器不能丟”。
許國強生前和妻子馬玉梅在放電影的途中。(受訪者供圖)
在許國強看來,方寸銀幕既是光影世界,更是政策傳達的窗口。他自費購置籃球、文具等作為獎品,吸引村民收看科教宣傳片。60歲的村民霍龍告訴記者,過去放映前總有村民打趣:“老許又要放‘夾片’(科教片)啦,這次有啥好電影?”許國強總會笑著應道:“放心!都是大伙兒愛看的!”
“是他讓更多人了解我們這支行走在高原的電影放映隊伍?!蓖枪埠涂h電影放映員的教毓敏感慨。“他在同行和群眾間的口碑很好。”教毓敏說,在全省電影放映培訓班上,各地的基層電影放映員只要見到許國強,都會熱情地上前與他握手寒暄。
去年,許國強父子倆帶著《焦裕祿》《駿馬之鄉》等藏漢雙語影片,一路跋涉到距共和縣城200多公里的黑馬河鎮然去乎村。許正東回憶道:“那天晚上風特別大,我凍得眼淚直流,第一次有了想放棄的念頭。但轉身看到父親一件一件收拾設備,平靜卻有力。突然想到,這樣的夜晚,他該經歷了多少次啊。”
2025年1月3日,許正東在家中整理放映設備。新華社記者 白瑪央措 攝
高原漸暖,許家院子里的花椒樹、桃樹都長出了新芽。馬玉梅摸著院角許國強親手用河灘石鑿的花盆,鬢角的白發又多了些。說起丈夫,她滿是遺憾:“這些都是老許做的……”很快又說,“跟著他放了一輩子電影,不后悔”。
今年4月,在青海省公益電影放映設備更新儀式上,8支“光影筑夢高原·青海省公益電影放映示范服務隊”接過隊旗,繼續為公益電影事業奮斗。從許國強一個人,到如今一群人,一代代電影放映員在雪山草原、田間地頭支起銀幕,豐富農牧民的文化生活。(記者白瑪央措、王梓涵)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