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戰場擴大,印度站上對立面,金磚出現分歧,公報一字未提美國
一、印度的“戰略投機”:從“全球南方領袖”到美國代理人
當金磚國家外長會議因印度阻撓而未能就譴責美國貿易保護主義達成聯合公報時,莫迪政府的“雙面外交”徹底暴露。印度在金磚框架內長期自詡“全球南方代言人”,卻在關鍵時刻倒向美國,甚至承諾向美方提供“未來最惠國條款”——即未來若與其他國家達成更低關稅,美國自動享有同等待遇。這種“戰略投機”,實則是印度在中美博弈中“漁翁得利”的賭局:企圖通過配合美國關稅政策,承接中國供應鏈外移的產業紅利,成為下一個“世界工廠”。
然而,印度的算盤漏洞百出。美國副總統萬斯訪印期間,莫迪政府雖高調宣布將削減90%對美關稅,卻未換來實質性支持。特朗普的“對等關稅”政策明確警告:印度若對美商品征稅,美國必以同等稅率回擊。這種“交易”本質是單方面收割——印度削減關稅后,美國企業涌入印度市場,而印度商品仍面臨高額壁壘,最終淪為經濟附庸。
二、金磚內部分裂:印度的“攪局者”角色
金磚國家擴員后,本應成為抗衡美國霸權的多極力量,卻因印度的“背刺”陷入信任危機。在巴西外長會議上,印度不僅缺席,更在最后一刻拋出“經貿豁免”議題,導致聯合公報刪除涉美批評內容,僅以“維護多邊主義”的模糊表述搪塞。這種分裂背后,是印度對金磚機制的三重焦慮:
權力失衡:擔憂中國主導權擴大,削弱印度話語權;
地緣站隊:試圖在美俄之間左右逢源,既依賴俄羅斯能源,又討好美國技術;
經濟短視:迷信“取代中國”敘事,忽視自身基建與營商環境的致命短板。
印度的搖擺已引發金磚內部強烈不滿。俄羅斯雖與美緩和關系,但仍支持共同反對保護主義;巴西、南非等成員國明確批評單邊制裁。唯有印度,在金磚高舉反霸旗幟時,悄悄為美國遞上“投名狀”。
三、中國的破局智慧:以實力重塑規則
面對印度的背叛,中國選擇以“發展牌”破解“圍堵局”。外交部發布的《不跪》視頻,不僅是對美國的強硬回應,更是對全球南方的精神號召——妥協換不來尊嚴,唯有自立才能破局。中國外長王毅在金磚會議上直言:“默不作聲只會讓霸凌者得寸進尺”,呼吁成員國以行動捍衛多邊貿易體系。
中國的底氣源于三大支柱:
供應鏈韌性:全球29%的制造業增加值、東盟第一大貿易伙伴地位,使“去中國化”淪為幻想;
貨幣多極化:推動金磚本幣結算,人民幣跨境支付系統(CIPS)覆蓋180國,削弱美元霸權;
南南合作:中非貿易額五年翻倍,拉美錢凱港啟用重構跨太平洋物流網,為金磚成員提供替代市場。
反觀印度,其“替代中國”的野心屢遭現實打臉:富士康撤離印度工廠、特斯拉拒絕建廠、蘋果供應鏈回流中國……莫迪的“制造業大國夢”在電力短缺、官僚腐敗面前不堪一擊。
四、印度的戰略陷阱:從“棋子”到“棄子”
印度的對美妥協,本質是一場危險的“浮士德交易”。短期看,削減關稅或能提振紡織品、仿制藥出口,但長期將陷入雙重困境:
1. 產業低端化:淪為美國低附加值代工基地,無法突破技術封鎖;
2. 外交孤立:疏遠金磚與上合組織,喪失“全球南方”領袖光環。
更致命的是,美國從未將印度視為平等伙伴。特朗普“對等關稅”政策已明確將印度列為靶心,而美印所謂“F-35軍售協議”仍處“提案階段”,實則空頭支票。一旦中美博弈緩和,印度將淪為“棄子”,既失中國市場,又遭美國收割。
結語:多極世界的覺醒與霸權的黃昏
金磚的分裂,折射出單極秩序崩解下的陣痛。印度的投機,恰是霸權余暉中的幻影;而中國的定力,則昭示著新時代的答案——真正的多極化,從不依賴站隊,而源于自主發展。
當莫迪為特朗普的“空頭支票”歡呼時,中國正以“一帶一路”連接歐亞,以RCEP激活亞太。歷史終將證明:沒有國家能靠依附霸權崛起,唯有獨立與團結,方能抵御時代的巨浪。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