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的呂梁山,春寒料峭、乍暖還寒,黃土坡上的蔬菜大棚、窯洞旁的黑豬養殖園卻已熱氣騰騰。一場別開生面的鄉村創業服務活動就此展開,鄉村振興青年先鋒與當地的青年朋友們圍坐一圈,熱情洋溢地分享著自己的創業奮斗經歷和農業技術知識,他們不講空話、不擺架子,以“露一手,幫一手”的方式為石樓鄉村發展添了一把“青春火”。
專家鉆大棚傳農技
“莊稼漢也得當‘技術控’,這才是新時代的‘鋤禾日當午’”。靈泉鎮車家坡村大棚里,第二屆全國鄉村振興青年先鋒、山西省運城市農業種子站站長景鵬飛和鄉親們蹲在田壟間,捧起一株西紅柿苗,像托著個金疙瘩,然后不緊不慢地說,“大棚內蔬菜苗最佳生長溫度要控制在25℃-35℃之間,還要注意地溫對幼苗生長的影響,地溫過低或者苗床‘過干過濕’都會影響幼苗生長速度。”一邊向鄉親們講解育苗注意事項和改善建議,一邊分享著自己在農業戰線摸爬滾打十余年的成長經歷,鼓勵青年“新農人”用自己的方式扎根田野,為農業發展注入新鮮活力。石樓縣指南長青育苗園負責人任艷麗說:“專家點撥就是不一樣,從基質配比到溫濕度調控,景老師帶來的育苗新方法、病蟲害防治技巧讓技術難點迎刃而解。”
土特產遇上新網紅
“我們深入呂梁各個鄉村,挖掘特色農產品背后的故事,像臨縣的紅棗、柳林的芝麻餅等,這些農產品不僅品質優良,還承載著當地的歷史記憶和風土人情”,在車家坡村農耕研學基地,呂梁文旅推介官、山西盛霖極光文化旅游有限公司董事長王玨詳細介紹著打造家鄉特色文旅品牌的經驗做法,建議返鄉創業青年要深挖本地特色文化、發揮短視頻引流優勢。“研學基地提檔升級還需做點啥?爆款怎么推?人流量如何帶起來?”當地的村官、自媒體青年、文旅電商創業代表圍坐在王玨身邊,你一言我一語地詢問產品策劃、宣傳推廣、市場營銷等方面的意見建議。“手機就是新農具,直播間就是云集市,用好文化資源,流量才能嘩嘩往村里淌”,王玨一一耐心解答,把自己從事文旅創業的經驗毫無保留地與大家作了分享。山西天行健文化科技發展有限公司負責人溫利梅說:“聽了王老師的講解很受啟發,下一步我要結合石樓特色精心設計研學課程體系,將東征精神、非遺文化等內容融入青少年研學實踐活動中。”
黑豬拱出致富路
轉過山梁,裴溝鄉郭家河村黑豬產業園內,干凈整潔的窯洞式豬舍、寬敞平整的投喂場地,百余頭黑豬在黃土坡上自由“漫步”。“一定要走綠色農業循環發展的路子,創辦家庭農場,實現養殖業與種植業的融合發展”,第二屆全國鄉村振興青年先鋒、河北省磁縣華威養殖有限公司技術員李海蛟結合創業歷程和專業知識,介紹了循環農業發展模式和有效帶動周邊農戶增收致富的經驗做法。十幾名周邊村鎮的養殖合作社負責人和養殖戶都趕來參加活動,現場咨詢不斷、熱鬧非凡,不時有聽眾拿出筆記本做著記錄。為了講好這一堂課,李海蛟提前一天到宣講點進行實地調研,走進養殖基地,與黑豬產業園負責人深入交流,了解黑豬飼養規模、市場銷路等情況,為宣講做足了準備。
牽“牛鼻子”走“牛路子”
“我不僅僅是一個返鄉創業者,也是陳家塔村發展的帶頭人”,呂梁市人大代表、離石區吳城鎮陳家塔村黨支部書記兼村委會主任張偉偉圍繞發展村集體奶牛養殖產業等方面,回顧著如何牽起產業興旺的“牛鼻子”,與村民一起走上鄉村振興“牛路子”的點點滴滴。“我們發展巴氏鮮奶的生產加工和銷售,為村集體經濟找到了新的增長點,同時讓那些無法外出打工的村民在家門口就能就業增收”,張偉偉掰著手指頭和當地村干部算起“致富賬”,“利用新媒體直播帶貨,還可以解決村民們對鮮奶銷路的擔憂”。
據悉,本次全國鄉村振興青年先鋒創業服務活動由共青團中央青年發展部主辦,共青團山西省委青年發展部、團中央駐石樓縣鄉村振興工作隊承辦,聚焦石樓縣產業發展需求,邀請來自糧食種植、畜牧養殖、文旅推廣等領域的全國鄉村振興青年先鋒和呂梁市創業青年代表開展農技指導和事跡宣講,助力鄉村產業振興。其間,宣講人還在座談交流會上與石樓縣發改工信和科技商務局、農業農村和水利局、文化和旅游局、團石樓縣委負責同志及創業青年代表深入交流,并結合石樓實際積極建言獻策。
來源:中國青年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