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象新聞記者 魏廣寶 通訊員 李金杭/文圖
“老伙計,該你上場啦!”4月26日,淅川縣金河鎮王萬嶺村文化廣場熱鬧非凡,61歲的村民王瑞停身著新衣,精神抖擻,手持陪伴了他20余年的鋤頭登上農具走秀T臺,邁著矯健的步伐,踏著動感音樂走出“國際超模”的氣場,臺下爆發出雷鳴般的掌聲。
“從俺爺開始,這把鋤頭就跟著俺們下地。現在生活越過越好,老農具還成了舞臺道具哩!”王瑞停將這把“祖傳”農具擦得锃亮,太陽照射下,折射出農民的質樸與勤勞。
這場被村民稱為“最硬核時裝秀”的表演,背后是整村產業的升級蝶變。
過去,王瑞停依靠自己的勤勞,種植著20余畝小麥等傳統作物。“面朝黃土背朝天”成為刻在他生活中的烙印。“青壯年外出務工,村內留守的多為老人和孩子,種田收入沒有保障。”王萬嶺村黨支部書記王連華在村“兩委”會議上提議,要改變村子的產業發展模式。
“咱村緊靠鸛河,是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核心水源區,柑橘、大白桃管護起來容易,經濟效益好,還能涵養水源。加上臨近神仙洞景區,發展起來以后還能吸引游客采摘。”2022年,王連華和村干部經多方考察,決定種植柑橘、大白桃等生態林果。
成立合作社、流轉土地……很快,近200畝的果園建起來了,扮靚了鄉村,也點燃了村民增收致富的希望。王瑞停搖身一變,成為一名產業工人,除租金外,每月還能拿到2000元左右的工資。“干了半輩子農活,這些工作都是小菜一碟。閑余時間還能顧得上自己家里地,鋤頭用得少了,收入反而翻了一番!”
目前,在王萬嶺村,半數以上村民參與林果種植,產業發展勢頭越來越強勁,村民們的精神生活也越來越富足,這種新氣象、新風貌,也被大家帶上了T臺,展示在觀眾眼前。
“生活都有保障,老了也開始享福了!”緊隨王瑞停上場的是劉清奇,作為村里的“五保戶”,這位年過70的老人手持農具,昂首挺胸,滿臉笑意,“現在的好生活離不開這些老農具,讓年輕人都見識見識!”
拿著釘耙,擺出鋤地動作的王玉發,身挑扁擔,展示用力技巧的王國民……新時代農民們站在T臺上洋溢著自信與底氣,走出積極向上的精神面貌,走出對美好生活的追求。
“過去村里辦活動,大伙都忙著下地干活,喊都喊不來。現在生產方式變了,生活好了,一有活動大家搶著參加。”走秀結束后,現場村民都忙了起來:臺上,文藝表演如火如荼;臺下,受邀前來的南陽市中醫院專家團隊正為村民免費義診、理療,60多幅攝影展板驚艷亮相,攝影師現場為老人拍攝笑臉照片……
“以前只想著富錢包,現在也追求富“腦袋”了。”王連華笑著說,村里的文化廣場如今已變成村民的精神樂園,唱戲、跳舞、下棋,每天都是熱熱鬧鬧的。
“上菜嘍!開席嘍!”節目結束后,隨著主持人的一聲吆喝,長壽面的香味撲面而來。大家圍坐在桌前,共同舉杯,歌聲、笑聲交相輝映,一幅祥和幸福的文明鄉村畫卷正舒展鋪開。
【編審:趙勇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