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內容均引用權威資料結合個人觀點進行撰寫,具體信息來源已贅述在文章結尾。
某個菜市場里,水泥地面上濕漉漉的。
43 歲的李飛穿著防水鞋,蹲在攤位前,動作麻利地處理著一條活蹦亂跳的魚。
他戴著橡膠手套,上面沾滿了魚鱗,在晨光下閃閃發亮。
這一幕與他在《人民的名義》中扮演的 “神秘掮客” 劉生形成了鮮明對比。
那個戴著細邊眼鏡、說港式普通話的角色。
此刻正用一把切魚刀,在案板上刻畫出生活的痕跡。
一旁是滿臉皺紋、神情堅毅的母親。
這讓不少人疑惑:為什么李飛會走到這一步呢?
從電工到演員:草根逆襲的“硬漢”之路
1982年出生的李飛,人生前二十年和“明星”這個詞毫無關系。
出身于南通一個普通工人家庭的他,高中沒畢業就進了技校學習電工技術。
畢業后被分配到一家國企,端上了所謂的“鐵飯碗”。
但那些日復一日的電路板卻束縛不住他的藝術夢想。
即便白天要上班,晚上還要自學,他也不覺得累。
最終,他成功考入了南京藝術學院。
并且以優異的成績進入了南京軍區前線文工團。
2009年,他在《狙擊生死線》中飾演了一名醫生,初次嘗到了熒幕的魅力。
2011年,《我是特種兵》里的“夜老虎連連長”更是讓他貼上了“軍旅硬漢”的標簽。
最輝煌的時候,他一年能接五部戲。
在《人民的名義》中,他與許亞軍、張志堅等資深演員同臺飆戲。
將“劉生”這個說著港普、游走在權錢交易邊緣的掮客演繹得淋漓盡致。
不過,娛樂圈的變化總是來得快去得也快。
2018年后,軍旅題材逐漸減少。
市場轉向甜寵劇和懸疑劇。
李飛的“硬漢”形象反而成了限制。
即使嘗試都市劇或歷史劇,觀眾依然覺得“他更適合拿槍”。
自2020年起,他的劇本邀約從每年五部銳減到一兩部。
甚至有八個月的時間完全沒有戲拍。
這種困境并非個例。
比如《還珠格格》中的爾康扮演者周杰,因為一些爭議事件受到質疑后轉行做了農民。
他不僅自己種水稻,還在國家需要時捐贈了兩萬斤大米。
TVB演員戴耀明也曾被拍到在餐廳當服務員,他表示“只要能工作就很感激”。
還有《康熙微服私訪記》里的太監“三德子”,因角色太過深入人心,導致戲路受限。
無論演什么,大家腦海里第一個想到的還是“三德子”。
后來他也回到家鄉養雞,并經常在網上分享自己的生活視頻。
在行業寒冬中,沒有流量加持的演員生存空間變得越來越窄。
他們只能選擇轉行、發展副業或者回家務農。
真正讓李飛走進魚攤的,除了事業低谷外,還有母親的一份執念。
那么,和李飛一起賣魚的老母親究竟有什么樣的執念呢?
母親的100萬目標與兒子的淡出娛樂圈選擇
70歲的李母以前的職業并不明確。
可能是教育工作者,也可能是技術人員。
退休后每個月領取3000元的養老金。
按理說,這樣的日子應該過得非常舒適。
而且她已經到了享受天倫之樂的年紀。
但由于一輩子勤勞慣了,即使年紀大了也無法停下腳步。
風雨無阻地在市場上擺攤賣魚。
她的理由簡單卻令人動容:“我要一直干到80歲,給兒子攢夠100萬。”
老一輩父母的愿望總是如此樸實無華。
他們把全部的心思都放在孩子身上。
即使在寒冷的冬天,我們的手都不愿意從口袋里拿出來。
而她卻要接觸冰冷刺骨的水處理魚。
當事業陷入低谷時,李飛選擇了回到南通老家陪伴母親共同生活。
李飛的母親今年70歲,多年來一直在街頭經營魚攤。
早年間為了供李飛讀書,她日夜操勞攢錢。
如今兒子有了成就,她卻依然停不下來。
賣魚已經成為她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李飛曾勸母親休息,但母親堅持要工作到80歲,為兒子賺夠100萬。
無奈之下,李飛只好加入母親的“事業”。
他穿上防水圍裙,戴上袖套。
模仿著母親的動作刮魚鱗、清理內臟。
從一開始的笨拙到后來的熟練。
每天清晨,他和母親一起搬運魚箱、布置攤位,忙得不可開交。
隨著自媒體的興起和互聯網的發展。
李飛注冊了一個社交賬號,開始拍攝短視頻記錄自己的真實賣魚生活。
沒想到這些視頻意外走紅,獲得了超過兩百萬的點贊。
母子倆的魚攤也因此成了“網紅打卡點”。
然而,隨著流量的到來,李飛和母親的生活真的越來越好了嗎?
其實不然,互聯網是一把雙刃劍。
獲得流量的同時,也伴隨著不少爭議。
有人說他“墮落”,有人認為他是為了蹭流量故意擺拍。
還有人覺得他已經這么大歲數了,應該孝順母親,沒必要讓母親陪著他一起擺攤賣魚。
面對這些質疑,李飛在視頻中回應道:
“很多人覺得我現在沒戲拍了,混得越來越慘,只能靠賣魚維持生計。”
但實際上,他并非完全沒有戲可拍,只是機會變少了。
換句話說,工作變得不穩定了。
但只要有出演小配角的機會,哪怕不是主角,他也很滿足。
在這種情況下,他的心態變得更加豁達。
反而更喜歡過一種主業和副業相結合的生活方式。
這樣不僅可以有更多時間回家陪伴母親,讓她不再孤單。
還能專注于自己的演藝事業。
何樂而不為呢?
雖然外界看起來很辛苦,但其中甘苦只有他們自己知道。
既然他們都不覺得累,別人也就沒什么好評論的。
只是不知道他們什么時候能夠實現賺100萬的目標。
實際上,像李飛這種情況在娛樂圈并不少見。
不火的演員面臨什么樣的困境?
上海戲劇學院表演系招生人數從2018年的70人降至2025年的54人。
中央戲劇學院和北京電影學院也連續縮減招生規模,部分專業甚至取消考試。
盡管如此,仍然有很多人想要進入這個行業。
橫店以及一些影視基地周邊聚集了大量的群眾演員。
有些人甚至長期居住在那里。
即便如此,這些人中仍有許多人無戲可拍。
從行業環境來看。
影視行業的“寒冬”是造成演員無戲可拍的重要原因之一。
目前市場情況如何呢?
近年來,影視投資趨于謹慎。
制作成本不斷壓縮,開機項目大幅減少。
這使得演員們的演出機會大大減少。
尤其是非一線演員,生存空間被嚴重擠壓。
就像一些風格固定的演員。
他們的演藝生涯往往始于某一類劇集。
隨著這類題材電視劇熱潮逐漸退去。
他們的戲路受到限制,片約也隨之減少,最終陷入無戲可拍的窘境。
而且,每年都會有爆火的題材和無人問津的題材。
如果演員存在戲路單一的問題。
只適合某一種類型的話。
長期在某一類型角色中打轉。
一旦該類型作品熱度下降。
他們便難以獲得其他類型的角色機會。
例如壞人專業戶杜旭東。
他原本是一名話劇演員。
一次偶然的機會讓他出演了一部電影,并且在里面飾演的反派令人印象深刻。
再加上他那標志性的歪嘴形象。
導致之后不是演鬼子就是反派。
雖然戲路被限制了,但他的演技依然出色。
此外,部分演員缺乏持續學習和提升自我的意識。
難以適應市場對演員綜合素質的更高要求。
事實上,現在市場上演員的數量太多了。
面對無戲可拍的困境,他們必須做出回應。
不同演員選擇了不同的應對策略。
有的演員選擇堅守崗位。
通過參加各種試鏡、推介會等方式努力尋找演出機會。
有的演員則選擇轉型。
從事直播、短劇、平面模特等工作,以維持生活。
還有一些演員選擇回歸家庭或者投身其他行業。
結語
從熒幕硬漢到魚販,李飛的經歷就像一部現實版的電視劇。
他在事業低谷時選擇回歸家庭,陪伴母親。
用自己的方式詮釋了生活的意義。
至于他未來的打算,不管怎樣,大家都會尊重。
【免責聲明】
文章描述過程、圖片都來源于網絡,此文章旨在倡導社會正能量,無低俗等不良引導。如涉及版權或者人物侵權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我們將第一時間刪除內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聯系后即刻刪除或作出更改。
信息來源
抖音——演員李飛
2024-09-06——金融界——爆款減少,影視行業再度“入冬”?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