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網·閃電新聞5月2日訊 連日來,濟寧市兗州區新兗鎮以各管區和中心社區為“舞臺”,組織兗州區文聯、文旅局、老年大學文藝演出隊、兗曲社說唱團、兗之舞表演隊、佳音紅色歌曲藝術團等近10支文明實踐志愿服務隊輪流演出,一臺臺精彩劇目送到了群眾家門口。
夜幕降臨,新兗鎮官莊村文明實踐主題廣場上的“曲藝講堂”溫情上演,兗州區文聯、兗曲社文明實踐志愿服務隊相聲演員用接地氣的方言和笑料,以詼諧幽默的方式演繹家庭生活中的溫情與矛盾,寓教于樂中倡導孝老愛親的文明家風,逗得全場觀眾前仰后合,掌聲、笑聲、喝彩聲此起彼伏。
“在家門口就能欣賞到專業文藝團隊演出,在聽戲看節目中引發心靈共鳴,這樣的宣講既好看又好懂,把孝老敬老的大道理都講到我們心坎里了。”官莊村村民李姝璇說。
“此次曲藝展演通過相聲曲藝這種載體,把孝老敬老理念轉化為具體可感的藝術作品,更加營造尊老敬老濃厚氛圍。”官莊村黨支部書記徐奎說道。
類似官莊村這樣“家門口看大戲”的場景在新兗鎮已經成為常態化。近年來,新兗鎮高度重視文化服務體系建設,推動優質文化資源直達鄉村。2024年以來,通過充分發揮區域特色,新兗鎮在鄉村振興齊魯樣板省級示范區內,通過統籌鎮綜合文化服務中心、黨群服務中心、農家書屋、健身廣場等場所,串聯起國家3A級風景區——牛樓花海彩田、國家級產業園——牛樓現代農業產業園、牛運震事跡展覽中心、中國美麗休閑鄉村——牛樓村和全國文明村——小馬青村等陣地資源,打造出覆蓋面積10平方公里、共10個行政村的“秀美花海·端信儒地”新時代文明實踐展示帶,惠及居民3800余戶,構建起集合“黨群服務+文明實踐+社會治理+文化培育”于一體的多功能綜合體。
特別是展示帶內創新推出的首屆農民運動會、廣場舞大賽、油菜花節等特色IP,形成“節慶引流+文化浸潤+產業聯動”發展模式,成功輻射帶動片區內1.5萬名群眾共享文明實踐成果,使新時代文明實踐陣地真正成為服務群眾的“紅色堡壘”和文化惠民的“精神家園”。
同時,新兗鎮積極探索“曲藝+宣講”工作機制,廣泛建立鄉村小劇場、曲藝廣角等宣講陣地,把理論融進節目、政策凝成曲藝,以小切口引出大道理,有效推動理論宣講接地氣、潤民心。
“圍繞‘文化惠民’這一理念,2024年保質保量完成‘送戲進萬家’演出服務活動86場,完成‘全民閱讀’活動523次,完成農村公益電影放映73場,滿足群眾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持續提升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新兗鎮一級主任科員范利東說道。
“以村莊文藝宣傳隊員為骨干,以孝老愛親、移風易俗、誠信友善等為主題,持續用好文明實踐所(站)、文體廣場等場所,編排演出接地氣、冒熱氣、聚人氣、揚正氣的‘曲藝’大餐送至百姓家門口,打通公共文化服務的‘最后一公里’。”新兗鎮黨委委員王朋表示。
閃電新聞記者 賈鑫 兗州融媒 李雪峰 王洪瑋 報道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