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作家出版社,發現更多文學好書
No.281
漫說紅樓夢
宗 璞
《紅樓夢》是個永遠的話題。我自七八歲起讀《石頭記》,抗戰期間在昆明,和兄弟上學路上,我們一路走一路對回目,你說上聯,我說下聯。喜歡《紅樓夢》的人,一輩子都喜歡。
作家出版社《曹雪芹溫皓然百回紅樓夢》插圖
——石頭記大觀園全景
那時我讀的《紅樓夢》,與現在的人民文學出版社一九八二年版不同,但忘記是什么本子了。人文版第三回“林黛玉拋父進京都”,我讀的本子,“拋父”作“別父”。“別父”是她不得不離開,“拋父”好像是她主動的,顯得無情。第八回“比通靈金鶯微露意,探寶釵黛玉半含酸”,我讀的本子是“賈寶玉奇緣識金鎖,薛寶釵巧合認通靈”,正式推出了金玉相會,我覺得這樣比較好。第二十七回“滴翠亭楊妃戲彩蝶,埋香冢飛燕泣殘紅”,“楊妃”“飛燕”的說法不好,“寶釵借扇機帶雙敲”一回中描寫,寶玉把“楊妃”的比喻告訴寶釵,寶釵大怒。現在作者在回目里這樣寫,豈不要把寶姐姐氣煞。玉環飛燕雖都是美人,卻有不潔的傳說,用來比喻閨閣女兒,太唐突了。我讀的本子是“寶釵撲彩蝶”“黛玉泣殘紅”。第五十六回的“時寶釵小惠全大體”,我讀的本子是“賢寶釵”。第四十二回的“瀟湘子雅謔補余香”,“香”大概是錯字,應是“補余音”。第三十九回劉姥姥講的抽柴女孩“茗玉”,應是“若玉”。第七十八回寶釵解釋她出園去的原因,其中姨娘、姨媽混雜,似乎應該整理。
秦可卿的出身,我認為是個謎。她在書里是很重要的人物,簡直是仕女班頭,可是她是從養生堂抱來的。她的弟弟秦鐘呢,又是秦業五十歲上親生的。早先讀的時候,我就對秦可卿的出身地位感到撲朔迷離。照劉心武的考證,她是廢太子的女兒。這樣說可以增加閱讀的興趣,好像也增加了了解,使得人物更豐富了,是否真實倒也不必考。
作家出版社《曹雪芹溫皓然百回紅樓夢》插圖
——秦可卿死封龍禁尉
香菱也是個很重要的人物,她是第一個出現的女兒。她的原名“甄英蓮(真應憐)”,意思是“真應該可憐”。所以香菱的命應該是薄而又薄,才有代表性,她把所有的女兒的命都包括了。
我父親馮友蘭先生也很喜歡《紅樓夢》。他認為《紅樓夢》的語言特別好,三等仆婦說出話來都是耐人尋味的。念出來是可以聽的。但是曹雪芹寫王熙鳳不識字,我覺得是一個缺陷。王熙鳳自幼假充男兒教養,怎么能不識字呢?
還有一個地方也是不合適的。薛寶釵進京來是為選秀女,可她小的時候就有一個金鎖,要“有玉的才嫁”,那應該從小就知道賈寶玉有玉的事。為什么還來選秀女,還住在賈家,這有點矛盾。也許是薛家想著萬一能選上秀女,前途就更光明了,就不把金玉良緣放在心上了?現在許多人對薛寶釵的印象好過林黛玉。我在哪里看見一句話,說是“我們雖然喜歡林黛玉,可是給兒子選媳婦還是選擇薛寶釵”。其實《紅樓夢》的好就在這里。一個是在世俗社會里頭很圓滿,一個是離經叛道、整個人都不合流。林黛玉代表了一種精神。人們喜歡黛玉是有原因的,在黛玉身上表現了覺醒的人格意識。某一回寫到寶黛口角之后,黛玉說我為的是我的心,寶玉說我也為的是我的心,這在中國小說史上是頭一次有這樣的對話,他們有自己的心。所以這兩個人物光輝萬丈,他們的愛情又是在知己的基礎上形成的,更是感人。
還有不少人喜歡探春。她有獨立的精神,這在女子中是比較少見的。探春有政治家風度。林語堂在《平心論高鶚》一文中戲言,程偉元應懸賞征求兩篇文字,一是小紅在獄神廟,一是衛若蘭射圃,每篇一千美金。我建議還應再加一題:探春遠嫁。多花一千美金。因為那是很值得寫的。
作家出版社《曹雪芹溫皓然百回紅樓夢》插圖
——貴妃筵宴題大觀園 天倫樂寶玉逞才藻
馮紫英這個人物,我覺得像跑江湖的。衛若蘭在前八十回沒有現身,丟失的“衛若蘭射圃”一定很好看。現在的描寫只有喝酒看花,很少室外活動。想起《戰爭與和平》中描寫的年輕人坐著雪橇到朋友家去,很暢快。“射圃”若不丟,就好了。也許他們在武事上已經退化了,但男孩子騎馬、射箭還是要練的,不是賈蘭還拿著小弓射鹿?可能是因為退化,所以描寫少了。
《紅樓夢》另外有個名字《石頭記》,這個名字好,它點出了主人公的本來面目,包括降生在“花柳繁華地溫柔富貴鄉”以前的履歷,“此系身前身后事”。而且這部書本身就是記在石頭上的。也許有人要考證高十二丈、見方二十四丈的大石頭能記下多少文字,那就請便吧。從石頭主人公,引出了一株草,引出了木石前盟的故事,使得寶黛的愛情更深摯更刻骨銘心。因為它是從前生帶來的,是今生裝不下的。若套“反面烏托邦”(王蒙語)的說法,它是“反面宿命”的。深情與生俱來,卻沒有帶月下老人的紅線;石頭有玉的一面,家族與社會都承認這一面;玉是要金來配的,與草木無緣;木和石乃情之結,石和玉表現了自我的矛盾和掙扎,玉和金又是理之必然。糾纏錯結,形成紅樓大悲劇。曾見一些評論,斥木石金玉等奇說為敗筆,謂破壞了現實主義,我實在不能同意。
《紅樓夢》里面講,木石姻緣就是前生定的。雪芹寫得非常明白,一個木石前緣,一個金玉良緣。世俗一方是要金玉的,可是寶黛的感情是前生帶來的。這兩條線非常清楚。林黛玉出場是多么隆重,完全表現了木石前緣的地位。高鶚在后面把這兩條線抓得很緊,絕對沒給弄亂。緊扣住這一根本設計從不偏離,是續書的最大成功處。
未完待續……
作家出版社推薦
點擊圖片即可進入購買鏈接
《宗璞散文》
宗璞 著
作家出版社
往期回顧,點擊關注
排版:鄧 寧
編輯:祁創祎
一審:劉豈凡
二審:劉 強
三審:顏 慧
作家出版社官方媒體矩陣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