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凡博突破時被撞得踉蹌倒地。
背部著地的瞬間他痛苦捂腰,誰也沒想到這會是賽季報銷的傷病。
4月29日北京與山西的半決賽第二場,劉傳興的防守動作讓比賽走向突變。當值裁判僅判普通犯規,慢鏡頭顯示肘部明顯發力,這讓首鋼教練席瞬間炸開。
賽后北京隊提交9處爭議判罰申訴,重點直指這次導致腰椎橫突骨折的危險動作。球迷等了一整天,籃協回復卻讓人意外:承認錯漏判,卻稱是比賽的一部分。這話像一盆冷水潑下來,媒體人薛思佳忍不住反問:危險動作也算比賽一部分?
更有人調侃:要不以后比賽前先念倡議書,把公平競爭掛在嘴邊當口號?北京隊直到第三場賽前才轉發CBA倡議書,評論區滿是"努力打造干凈賽場"的深意。5月2日的第三場半決賽,北京主場氣氛緊張得能擰出水。
球迷席多了保安的身影,外籍裁判組合換成保加利亞與泰國籍,試圖平息爭議。
可場上球員拼得更兇了,北京隊帶著曾凡博缺席的不甘,首節就轟出35分。最終121比103的比分定格,3-0橫掃晉級總決賽,卻沒人覺得這是場輕松的勝利。回看籃協的回應,承認問題卻不處置,這讓聯賽判罰標準成了模糊地帶。
有媒體人提到外籍裁判水平:連職業聯賽都沒有的國家,裁判真能吹好關鍵戰?這話戳中了深層矛盾:國內裁判有錯能罰,外籍裁判失誤卻沒轍,公平該怎么衡量?
曾凡博的傷病報告還躺在醫療室,2到3個月的恢復期,是職業球員最無奈的等待。
CBA倡議書里的"保護對手"寫得清楚,賽場上的危險動作卻還在挑戰規則底線。當錯漏判被輕描淡寫為"比賽一部分",那些可能毀掉職業生涯的犯規,該用什么約束?
這場爭議留下的問號,比晉級的喜悅更讓人難以釋懷。
職業聯賽的進步,從來不該靠球員受傷后的呼吁,更需要判罰尺度的清晰與堅定。或許該問問:當保護球員的安全都成了選擇題,聯賽談何健康發展?
這場半決賽的故事暫時落幕,但關于公平判罰的討論,才剛剛開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