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套衛衣出門還嫌涼,晌午走路上直冒汗——這鬼天氣,咋跟打擺子似的?”沈陽鐵西的王大姐站在樹蔭下直扇風,手里的薄外套一會兒穿一會兒脫,活像在演“穿衣魔術”。
5月頭的遼寧,正上演一場“雨熱大戰”。遼中平原跟遼西山地“各唱各的戲”,沿海城市和內陸縣區“對著干”,老天爺像把調色盤打翻了,東邊日出西邊雨,南邊悶熱北邊涼,讓咱老百姓穿衣吃飯都犯了難。
就說5月2號這天,沈陽早上還飄著毛毛雨,北風呼呼吹得人縮脖子,大街上有人穿夾克有人套長袖,乍一看跟深秋似的;可到了鞍山、遼陽,太陽偷偷冒了頭,氣溫蹭蹭爬到20℃,穿半袖的小伙兒騎著電動車直喊“熱乎”,兩邊活像倆世界。更絕的是遼南沿海。大連星海廣場的海風帶著潮氣,5-6級大風把人吹得直打哆嗦,穿短褲的游客凍得直跺腳;可百公里外的朝陽、阜新,太陽火辣辣曬著,最高溫直奔24℃,嘴唇干得直起皮,這邊“喝風”那邊“烤臉”,簡直讓人摸不著頭腦。
“這天氣比電視劇還跌宕!”盤錦的張大爺盯著手機天氣預報直搖頭。3號開始,全省突然“集體升溫”,沈陽從18℃蹦到26℃,鞍山、遼陽直接沖上27℃,昨天還穿厚外套,今兒個就得翻出短袖,不少人抱怨“衣柜跟不上天氣的速度”,晾在陽臺的厚衣服剛收起來,又得琢磨啥時候再拿出來。
可升溫沒兩天,4號又玩起“反轉”。遼中、遼南多云轉陰,局部還憋著小雨,空氣黏糊糊的像蒸桑拿;遼西雖說還是晴天,可早晚溫差拉到15℃,早上穿短袖出門的年輕人,被晨風吹得直打噴嚏,中午又熱得把衣服往包里塞,一天下來折騰得夠嗆。
這樣的“分裂天氣”,可把咱老百姓難住了。田里的莊稼跟著遭罪,丹東的草莓大棚里,農戶一會兒通風降溫,一會兒蓋膜防濕,生怕忽冷忽熱壞了果子;沈陽郊區的菜農直犯愁,剛播的種子怕雨澇,出苗的小苗又怕曬,天天盯著天看,比伺候月子還上心。家里的老人小孩更得操心。
撫順山區的李大媽說,孫子前天穿少了凍感冒,昨天穿多了又捂出痱子,“簡直沒法伺候”;錦州的社區診所里,感冒發燒的患者明顯多了,大夫直叮囑“別憑感覺穿衣,得看天氣預報”,可這天氣變得比翻書還快,咋看才準呢?
爭議也跟著來了。
有人說“現在的天氣越來越怪,肯定是氣候變暖鬧的”,也有人覺得“五月亂穿衣,老輩人早有說法,別大驚小怪”。但不管咋說,這忽冷忽熱、忽干忽濕的天兒,實實在在影響著咱的日子——衣服得備齊厚薄,飲食得講究祛濕清熱,連出門時間都得挑一挑,不然分分鐘“踩坑”。社會影響更不小。
商場里,薄外套和短袖擺在一起賣,導購員都得跟著天氣“推銷”;快遞點里,防曬衣和薄秋褲的包裹堆成山,老百姓都在跟天氣“賽跑”;就連朋友圈都成了“穿衣秀場”,有人曬早上穿棉襖的照片,有人發中午穿背心的視頻,配文都是“遼寧天氣,永遠猜不透”。咱再往深了想,這天氣為啥這么“任性”?
聽老輩人說“五月天,孩兒面”,可現在的“孩兒面”好像更善變了。氣候專家咋看?咱普通老百姓不懂那些專業詞,但都能感覺到,這幾年的天兒確實不按“套路”來,該熱的時候不熱,該冷的時候不冷,連農諺都有點“失靈”了。
就說農諺“清明前后種瓜點豆”,可今年清明過后氣溫忽高忽低,不少地方播種期推后了;還有“五月南風漲大水”,現在南風一起,有時候是干熱有時候是潮濕,老百姓都得跟著調整種地法子,傳統經驗還得結合新天氣,真是不容易。
那咱該咋應對?
其實辦法都是“活”的。穿衣學“洋蔥式”,三層搭配隨變隨脫;飲食講究“祛濕清熱”,紅豆薏米粥、涼拌苦瓜多備著;出門看“兩頭”,早晚添衣中午防曬,別跟天氣“硬剛”。
咱遼寧人向來“能扛事兒”,這點天氣折騰,難不倒咱。但話說回來,天氣越來越多變,是不是也給咱提個醒?
保護環境、減少污染,這些大事兒雖說咱老百姓不能一下子干成,但平時節約用電、少扔垃圾,也算盡份心。
畢竟天氣好了,咱日子才能更舒坦,不是嗎?最后嘮句實在的,這天氣就像過日子,總有順有逆。咱別抱怨,多琢磨咋適應,多留意咋調整,把穿衣吃飯的小事兒整明白,把身體保養好,比啥都強。
畢竟,日子是咱自己過的,天氣再折騰,咱心里得穩當。你要說這天氣啥時候能“消停”?咱也說不準。
但有一點清楚:跟著天兒走,靈活點,心敞亮,日子才能舒坦暢亮!就像咱遼寧人常說的:“車到山前必有路,天氣再變咱能處!”你說是不是這個理兒?
我個人覺得,這天氣雖折騰,卻也讓咱更懂了“敬畏自然”的道理。甭管啥時候,順應天時、好好生活,才是咱老百姓的真本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