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假期,董淵明每天都會早早來到動物園,因為他有心事。
丹頂鶴剛下了蛋,正在孵蛋;鸚鵡孵出了一只小仔,但是自己不養,正在人工喂養;新來的鵜鶘過了適應期,飲食情況還要繼續觀察……“哪一樣都不能馬虎。”他說。
董淵明是南山公園動物園鳥館的一名飼養員,他的職責是照顧鳥館的十幾種珍稀鳥類。
上午8點,記者跟隨董淵明一起來到了鵜鶘的園子。“早上來到動物園,首先要到每間籠舍走一遍,檢查糞便、打掃衛生。”董淵明說。
見到飼養員到來,兩只鵜鶘撲棱著翅膀向他走過來。這兩只鵜鶘是今年3月份從南方引進來的,為了照顧它們,董淵明頗費了一番心思。“鵜鶘吃魚,我們準備了它們最愛吃的鯽魚。但是剛來的一個周,它們不愛吃飯,我們一邊請教南方的飼養員,一邊到市場上購買活魚。”他說,經過精心喂養,一個多月的時間里,鵜鶘漸漸適應了在煙臺的生活,也跟飼養員培養出了感情。記者看到,鵜鶘在園子里漫步,時不時展開白中透粉的翅膀,十分優雅。
鵜鶘的鄰居蓑羽鶴剛入園不久,也是董淵明的重點觀察對象。它們身材纖巧、姿態俊美、性情羞怯,如閨中小姐,是顏值最高的鶴類。“很好看是吧?”董淵明滿眼自豪地說。
穿梭于鳥館的籠舍之間,董淵明行色匆匆。今年是他守護鳥類的第3個年頭。他對鳥類的身體狀況甚至脾氣和秉性都了如指掌。來到丹頂鶴籠舍,公鶴親昵靠近,母鶴則靜靜孵蛋。“目前只有一枚蛋,但我們預計還會有一枚。”他仔細檢查著鶴的飲食配給,特意增加了營養補充。
春天是鳥類繁育的高峰期。董淵明的工作量倍增,他加強了巡查,觀察鳥類的飲食和情緒、行為變化,來判斷是否要繁殖。“這只鸚鵡下了一個蛋,自己孵出來了,但是不喂養,需要人工喂養。”董淵明拿出手機,給記者展示剛剛破殼而出的小鸚鵡。
“假期游客多,動物也可能因環境變化產生應激反應,我們必須時刻繃緊弦。動物不會說話,全靠我們主動發現異常。”他說。
10點左右,完成籠舍的巡查和清掃之后,董淵明從動物餐廳取出了餐食,鵜鶘的鮮魚,金剛鸚鵡的堅果等,分別到籠舍投喂。
“五一”假期,動物園內游客眾多。不少游客來到鳥館附近,與這些可愛的精靈互動。董淵明和同事們一直在籠舍附近,守護鳥類的健康和安全。
盡管假期工作量翻倍,董淵明卻樂在其中:“它們心思單純,你付出真心,它們就回報溫暖。”當游客們為鳥兒們駐足拍照時,這位守護者默默站在人群之外,用專業與熱愛筑起最溫暖的防護網。
YMG全媒體記者 楊春娜 通訊員 賈琳琳 攝影報道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