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爾多斯賽場,笑笑止步女單16強。比分定格那一刻,她盯著球臺抿了抿嘴。,這個9歲女孩小組賽剛豪取5連勝。
作為王楠的女兒,笑笑3歲就摸起了球拍。跟著媽媽學發球的日子,成了童年常態。2024年國少選拔賽,她兩次倒在資格賽。
質疑聲隨之而來:"靠父母光環,能走多遠?"但這次全國少兒賽,她帶著明顯變化歸來。
女團決賽面對山東隊,0比2落后沒慌神。發球搶攻變節奏,反手快撕追比分,雖敗猶榮。技術統計顯示,她正手弧圈旋轉強了23%。
單打賽場,小組賽她像換了個人。落點刁鉆的逆旋轉發球,直接得分率68%。32強戰3比0橫掃對手,步法移動快如閃電。
可16強對陣削球手,節奏突然亂了套。前三板優勢消失,中遠臺對拉顯稚嫩,連丟三局。
輸球畫面傳出,評論區炸開了鍋。"關鍵分處理太糙,還是天賦不夠吧?""9歲打全國賽,這表現已經超齡了!
"兩種聲音交鋒,像賽場上的拉鋸戰。教練組曬出的日志,透露著背后的付出。
每天6.5小時訓練,比同齡選手多兩倍。
高燒38度還在研究比賽錄像,這股狠勁不簡單。國球舍培養的300多名學員里,12人進了省隊。她的訓練,從來不是"靠關系走捷徑"。
但不可否認,年輕選手的成長本就充滿起伏。
馬龍教的假動作晃撇,她練了上百次才敢用。孫穎莎糾正的步法細節,每個周末都在重復。這些奧運冠軍的指導,是資源也是壓力。
同齡人在游樂場時,她在球館揮汗如雨。咱就說,天賦重要還是努力重要?
看看笑笑的正手進步,看看她的訓練時長。體育競技從沒有"天生贏家",有的是日復一日的咬牙堅持?,F在的每一次輸球,都是未來贏球的伏筆。
那些質疑聲,或許正是她蛻變的催化劑。中國乒壇從來不缺天才少年,缺的是抗住壓力的韌性。
9歲站上全國賽場,本身就是一種勇氣。技術統計會記錄得失分,卻記不住凌晨的加練。
當她主動和小球迷互動時,當她用英語接受采訪時,這些賽場外的成長,同樣不該被忽視。未來的路還很長,笑笑的乒乓故事才剛開始。
有人盯著她的勝負,有人看見她的進步。
在這個講究"速成"的時代,耐心或許更珍貴。當我們討論"天賦是否足夠"時,不如多給這個小姑娘一點時間——讓她在汗水與失敗中,慢慢書寫自己的答案。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