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張蹲在村口抽旱煙,盯著天嘆氣:“這剛放晴的天,咋又要翻船?”手機里天氣預報蹦出來:4日起粵北暴雨帶8級風,珠三角中北部要“倒水”。
田里的荔枝剛掛果,菜地里的豆角正爬架,這場雨來得太不是時候。“清明那回暴雨還沒緩過神,這立夏前又來狠的?
”村口李嬸搓著手直跺腳。去年4月粵北那場大暴雨,后山沖下來的泥水差點淹了豬場,養殖戶老陳至今心有余悸。
氣象圖上,雨帶像塊黑抹布,正往粵北和珠三角北部使勁抹,清遠、韶關的山區拉響了滑坡預警。
廣州、東莞的工地這會兒正叮叮當當,工頭扯著嗓子喊:“趕緊加固塔吊,別等風來了抓瞎!
”可農民更揪心——荔枝龍眼樹的根系怕澇,排水溝要是不通,一場雨就能讓半季收成打水漂。“‘立夏小滿雨水相趕’,往年這會兒田里正盼著水潤苗,今年卻怕水沖了根。”村長老趙翻著老黃歷直搖頭。
粵西沿海還在“烤”著,34℃的高溫配上即將到來的暴雨,作物跟人似的,一會兒蒸桑拿一會兒澆冷水,咋受得了?江門臺山的鄉親還記得昨天那場局部雨,四九鎮一小時下了46.
5毫米,低洼處的菜地轉眼成了水塘。這會兒農業部門的防澇預案早就啟動了,可散戶種植戶犯難:排水溝挖多深才夠?加固支架用竹竿還是鐵絲?
虎門大橋、廣佛高速又成了“霧區黑名單”,跑運輸的司機們皺眉頭:雨天路滑不說,能見度低耽誤送貨,貨損算誰的?山區民宿的老板們忙著轉移客人,去年有個民宿被山洪沖了墻角,今年說啥也不敢冒險了。“雷雨天別往樹下鉆,家里電器插頭該拔就拔。
”村廣播循環播放著,可總有些老人舍不得關電視,覺得“哪有那么玄乎”。漁船老大老林已經帶著伙計回港了,8級雷雨大風可不是鬧著玩的,漁港里停滿了歸港的船,桅桿在風里晃得人心慌。
最愁的還是種糧大戶,地里的水稻剛分蘗,泡一天水就可能爛根,連夜組織抽水機,可設備夠不夠用?
人手跟得上不?“我個人覺得,這天氣是越來越愛‘折騰’了,咱們種地養魚的,真得把‘應急預案’四個字刻進腦殼里。
”老陳擦著汗說。
看著天氣預報里后續南壓的暴雨帶,珠海、中山的農戶又開始檢查田埂——去年被沖垮的地方補好了沒?
排水閘能不能及時開?
這場風雨里,有人忙著加固,有人忙著轉移,有人盯著作物嘆氣,也有人慶幸提前做了準備。“天災躲不過,但準備做得足,損失就能少。
”老趙挨家挨戶叮囑,“別等雨來了才慌,現在多流點汗,回頭少流點淚。”種地靠天吃飯,但咱的法子總比困難多,提前防著,總比事后嘆氣強。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