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對青年更友好,青年在福建更有為!
腳踏這片依山傍海的土地,福建青年始終是勇立潮頭的先行者。從科技創新的“硬核突圍”到改革發展的“敢為天下先”,從鄉村振興的“共富之路”到文化傳承的“守正創新”,福建青年正以青春之姿,書寫著新時代的奮斗答卷。
在科創賽道展露
青春鋒芒
2024年,福建成功舉辦第十一屆中國青年創青春大賽啟動儀式及鄉村振興專項賽,近千名青年創客同臺競技,推動上百個創新項目落戶福建,大賽獲獎總數連續三年位列全國第一。“挑戰杯”“創業之星”等賽事作為福建共青團服務大學生科技創新工作的重要載體,吸引80余所院校、3萬余名青年學子參賽。“挑戰杯”國賽金獎數、獲獎總數、項目申報數均創歷屆之最,其中不乏全國金獎項目:廈門大學“綠水氫山——甲酸制氫開啟綠色分布式發電新時代”、福州大學“從芯出發——高端濕電子化學品國產化先行者”、福建中醫藥大學“萃育參情——開拓太子參產業致富路無限‘參’機”等。同時,福建共青團創新開展福建省高校“科創類”社團精品項目評選活動,69所高校的115個項目在人工智能、機器人、新材料技術等多個科創領域吸引大批青年學子參與,涌現出福建師范大學機器人協會、廈門理工學院AMOY賽車社、福建船政交通職業學院心瀾船社等一批優秀社團的精品項目。
舉辦“挑戰杯”“創業之星”競賽,80余所高校2600余件作品參賽,項目規模、項目質量創歷史新高,實踐育人成效更加顯著。
在助力新福建建設中,福建青年奮勇爭先、挺膺擔當。他們以“十年磨一劍”的韌勁深耕基礎研究,以“敢闖無人區”的銳氣突破關鍵核心技術,以一項項“硬核成果”挺起福建的創新脊梁。福清核電“精益計劃”管理團隊通過數千次試驗優化工藝流程,推動“華龍一號”機組安全運行;福建翔豐華公司青年崗位能手白宇博士團隊深耕新型碳材料領域,攻克多項“卡脖子”技術難題,打破國際壟斷;中建三局福州機場二期項目青年突擊隊采用先進的5G塔機系統,提前完成福州長樂國際機場二期擴建工程航站樓主體結構封頂……各領域青年科技人才在攻克關鍵核心技術中鍛造硬核實力,為推進高質量發展注入強勁動能。
在改革深水區激蕩
青春浪花
2024年7月,在廈門航空有限公司成立40周年之際,習近平總書記給廈航全體員工回信,向他們表示熱烈祝賀并提出殷切希望。廈航天樞青年突擊隊隊員馬東東深感銳意進取的重要性,由廈航天樞青年突擊隊自主研發出的“天樞飛行計劃系統”,打破了歐美國家的多項壟斷。截至2024年底,該系統完成飛行計劃制作3918315份,以準確的數據和精準的計算,全面保障近68萬個航班的安全運行。
從翱翔天際的航空安全到便企利民的稅收服務,改革攻堅與大膽創新的力量始終貫穿其中。2023年至今,福建省稅務系統組建276支青年突擊隊,廣泛開展“優服務、解難題、送政策”活動。今年4月,泉州推出“就業幫”稅收就業協同機制,助力民營企業高質量發展。福建省稅務系統團工委表示:“不僅如此,福州‘榕你來商量·榕易辦’稅費服務工作室,漳州‘企業研發項目聯合評估機制’及‘研發費用加計扣除政策’和三明市稅收法律服務中心的成立,都是福建稅務青年深化改革、為民辦實事的成果。”
作為改革攻堅與大膽創新的青年力量,青年突擊隊迎難而上,勇于擔當使命。
改革創新與產業發展的良性互動,也同樣成為匯聚茶鄉“青”力量的助推器。團武夷山市委通過組織覆蓋在鏈上、服務保障在鏈上、青年活躍在鏈上,實現用產業賦能服務“三茶”統籌發展。持續深化改革以來,學校、國有企業、機關事業單位等傳統領域持續鞏固,新興領域團組織覆蓋面不斷擴大,縣域共青團基層組織改革全面完成,福建共青團的橋梁紐帶作用得到進一步發揮。
在鄉野沃土培育
青春理想
今年3月,2025年大學生志愿服務西部計劃招募啟動,越來越多有志青年向西出發,把青春的汗水揮灑在西部熱土上。在遼闊西部涌動青春熱潮的同時,八閩山海也激蕩著鄉村振興強音。作為山海協作的重要力量,福建省大學生志愿服務鄉村振興計劃志愿者扎根基層,用腳步丈量振興之路。
在周寧縣李墩鎮,鄉村振興志愿者林燚煒經過多次“夜談”,與鄉鎮干部和返鄉創業青年一致決定利用科技發展種苗組培產業,提高農產品的技術附加值。他們經過反復試驗,終于成功擴繁出甘薯脫毒苗,以及金線蓮和鐵皮石斛的組培瓶苗。如今,他們在東山村種了50畝金線蓮、鐵皮石斛,在際頭村建了6畝育苗大棚,成為當地鄉村振興的生動寫照。
2024年,福建共青團深入開展“三下鄉”“返家鄉”社會實踐,動員全省88所高校1.4萬支團隊、17萬余名大學生參與“向海圖強”“閩寧協作”等10余個專項活動。大力實施“青年實干家計劃”,引導青年學子在鄉村振興大舞臺中受教育、長才干、作貢獻。
2024年7月,500名福建省大學生志愿服務鄉村振興計劃志愿者奔赴鄉村振興第一線。
作為福建省高校學生首批“青年實干家”,福建農林大學2022級農業管理碩士研究生邱佳雄在常駐安溪鐵觀音茶科技小院期間,帶領團隊深入高山叢林,對安溪縣茶樹種質資源進行系統調查,收集、鑒定,保存了近百份安溪茶樹優異種質,守護了“紅心歪尾桃”純種鐵觀音品種以及一批珍稀古茶樹。“青年實干家計劃”推動了更多大學生從“學習者”到“服務者”再到“推廣者”的轉變。
在文化長河綻放
青春芳華
“在閩西的一個小山村里,有一群年輕人在量身高時會偷偷往草鞋里墊東西,想讓自己‘長’得更高一點,這是為什么呢?故事還得從當年的長汀縣中復村說起……”2024年5月,來自全省各地的“紅領巾講解員”,在福建省首屆“紅領巾講解員”風采大賽現場深情講述感人至深的革命故事,學習傳承紅色文化。
在第二屆武夷論壇之“兩岸青年賡續中華文脈”主題平行分論壇上,兩岸學者、網絡名人、文創團隊等群體代表交流探討青年在兩岸融合發展中的使命擔當。在華僑大學海峽兩岸高校文化與創意論壇(2024)暨短視頻創作營,兩岸19所高校的130名師生走訪廈門影視拍攝基地和集美大社、鰲園、集美塔等地,了解大陸影視及網絡傳播產業,聯合創作短視頻,用影像的力量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喚起兩岸青年的情感共鳴。
近年來,福建共青團在兩岸融合發展示范區建設中更加進取有為。第二十二屆海峽青年論壇吸引383名臺青現場參與,60余家兩岸青年社團負責人參加2024海峽青年社團圓桌會;第十二屆海峽青年節峰會,集中開展兩岸大學生領袖營等特色活動42項,啟動福州“海峽青年發展型城市”建設,面向臺青發布年薪10萬元以上專崗2338個;在各地開展兩岸大學校園歌手邀請賽、兩岸青年棒壘球賽等活動152場,吸引約1.4萬名臺青參加。兩岸青年在常來常往中越走越近、越走越親。
成功舉辦海峽青年論壇,用文化根脈牽系起兩岸青年的情感紐帶。
時代的榮光永遠青睞弄潮兒。當中國式現代化的巨輪啟航,我們比任何時候都更需要激揚青春豪情。在科技創新主戰場,在改革開放最前沿,在鄉村振興第一線,在文化傳承新領域,福建青年既是“追光者”也是“造夢人”。未來,他們將繼續以奮勇爭先的拼搏姿態,為新福建建設注入澎湃動能!
來源:福建日報、福建共青團 編輯:寶 藍 校對:王國棟 校審:余運煒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