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記】逆周期的投資,是一項風險非常大的舉措。能有這樣的舉措勇氣可嘉,但受制的困難因素也很多。那么在產能嚴重過剩的空調行業投資建廠,還會有勝算嗎?
甄琰||撰文
近日看到一個消息,有著空調夢的空調行業老兵——胡良勝,竟然逆勢建設空調工廠。如果這是三、四十多年前,這絕對是一個明智之舉,筆者也將是舉雙手贊成。既就是在今天筆者也是敬佩不已,卻也勾起了更深刻的思考。
但此一時彼一時!想當年,投資空調制造企業的如過江之鯽,很多人在投資空調產業上撈到了創業的第一桶金,吃過空調行業不斷壯大成熟的紅利。不過,如今還有多少留在當今市場?
空調行業曾幾何時有過數千個品牌同臺競爭,經過市場大浪淘沙的洗禮,如今剩下的品牌除了格力、美的、海爾三大龍頭和海信、TCL、奧克斯、長虹等知名二線品牌外,再能夠提及的活躍品牌已是屈指可數。
況且推動空調行業發展的邏輯也變了,市場主要需求已從過去的產品普及轉變為迭代換新,行業性質也從增量市場轉變為存量市場。行業從過去的供不應求進入到產能嚴重過剩的發展階段。
從某種意義上講,當今市場慘烈競爭就是主動洗掉過剩產能,而在這個時代背景下,還要去計劃投資十多億元去建設新廠,顯然是一個具有魄力的投資行為,不得不令人佩服。
所謂一開始筆者就說是“逆勢”,是因為現在這個階段,空調行業競爭異常激烈,大品牌們不僅在卷高端,甚至高端品牌過去看不上的低端都也不放過,況且空調行業產能過剩已明牌,空調市場幾乎沒有什么死角。在這種清場環境下還要投資建廠豈不就是逆大勢嗎?
現在空調行業不僅是成熟行業,同時也是被公認為的產能過剩行業。在一個產能嚴重過剩的行業繼續投資建產能,確實需要極大的勇氣與膽識,一般行業人士是很難有這個膽氣?;蛟S這個胡總真的是有。
那么這個胡總的底氣究竟是什么,從何而來?采訪媒體認為,是有三股力量支撐其逆勢而為,即:一是個人的信念;二是產業的機會未來;三是市場的另一種活法。但筆者以為,這三股力量并不靠譜:
其一,信心信念不是獨具優勢。行業現存企業,包括已經逝去企業,哪個不曾經是信心滿滿,都認為自己可以在這樣一個龐大且不斷升級的市場上可以掘到金。但現實卻是,曾經的上千品牌中絕大多數被殘酷競爭拍死在沙灘上,那么你胡總憑什么什么超越眾人信心十足呢?這絕不是獨享取勝的關鍵點
其二,產業若有機會,也不是單獨給誰開放??照{已經隨整個家電產業進入存量發展階段,按照一般行業規律,那就是品牌向頭部高度集中。事實也確實如此,現在市場比較活躍的品牌屈指可數。面對國內層級多樣、用戶復雜、需求差異的市場,確實可以挖掘到一些細分市場,但頭部品牌對此已經有了細分戰略,對新晉企業來說機會微乎其微。
其三,市場活法確實很多,但主流活法已被頭部品牌收割。國內市場大,確實不假!國內市場有著廣闊的分層化需求,也存在大量性價比和低端產品需求。但這些頭部企業看不到嗎?像美的有華凌、格力有晶弘、海爾有leader,都有自己的第二品牌來針對底層市場,一個新進品牌能有多少市場活法?
這些具有獨特性嗎?顯然是沒有的,你能看到享受到的,別人也都能,怎么你憑這些就可以逆勢闖江湖,那其他人不行嗎?顯然,這些說辭是沒有什么說服力的,不論是信念、機會、活法都不足以支撐其在行業逆勢舉動。
那么這個胡總為何要做逆大勢的事,是在賭什么呢?其實也并不難理解:
首先就是套取當地政府的資源。在賣地經濟受阻后,各地政府為了重新啟動經濟發展,必須找到新的增長動力,招商引資成為重要替代手段。很多地方政府力圖通過讓渡各種資源來招商引資,特別是那些經濟尚不發達地區。這對有著空調夢的胡總來說,可以用少量資金就可以撬動一個大的空調工廠落地,是難覓的良機。
其次力圖鉆行業強勢洗牌后的空子。近幾年的行業洗牌達到了歷史高度,包括原來一直不打價格戰的頭部品牌,現在也通過子品牌壓低價格搶市場,特別是對下沉農村市場的搶占。封殺了很多小品牌的生存空間,擠壓造成不少投機品牌退出市場。胡總看重的或許就是諸多小品牌退出后的機會,以前也有過投資者在成熟行業后進成功的案例。
不過,并不是筆者雞蛋里挑骨頭專門找茬,確實有幾個問題非常值得深思,也算是向胡總討教:
一是缺乏品牌知名度,怎么能說服行業認可??照{行業是一個充分競爭市場化程度極高的行業,即就是空調行業老人,再要重新做起來一個品牌極其不易。況且,在行業進進出出的人很難有真正的資源沉淀,憑什么你就能得到市場認可?
二是新晉品牌逆勢成長的難度極大。近幾年,市場確有不少投資新創立品牌,能夠成功的也就美博空調,其他一些經營幾年后基本都是鎩羽而歸。井安也好,盈量也罷,進入這個成熟市場就是搶既得利益品牌的版圖,那么你有多少能量和資源,撐得住行業頭部品牌的沖擊?
三是胡總的創新在哪里?是技術還是產品?如果真的有創新技術或產品,形成技術壁壘,在成熟行業也可以獲得個性化競爭優勢。顯然,從披露的資料看,盈量、井安都是在重復行業產品,實在沒有看到有什么創新亮點。沒有獨具的創新技術和產品,很難獲得個性化生存機會。
四是空調是一個規模效應產業,胡總能建立成本優勢嗎?對比一下便可知曉,格力、美的、海爾、TCL產量都在2000萬套以上,在產業上游獲取原料、配件都具有定價權。而新晉品牌根本不具有這個規模,就是有強大的營銷團隊,沒有價格優勢也很難實現市場突破。
空調行業的頭部品牌都是建廠超過40年的企業,在經歷了空調行業增量發展期吃到了紅利,有著深厚的資源積累。特別是經過工業4.0的升級,都已經實現了智能化制造,已樹起產品品質上較高的壁壘。而胡總的工廠有沒有實力一上來就是智能化工廠,現在看顯然不可能。從比較優勢上來說,新晉品牌也是很難企及。
人們常常講一句話:順勢而為!就投資行業來說也是這樣。這涉及到資源、市場需求、競爭環境以及自己的優勢所在等。如果是逆勢而為,則會受到規律的阻礙,成功的概率會大大降低。因此,我們雖然佩服那些逆流而上的勇氣,但卻不鼓勵這種盲目自信的沖動。
不論如何,筆者對胡總這個投資者逆勢進入成熟行業的勇氣深感欽佩,希望他能夠克服上述的種種困難,在逆周期中脫穎而出。但現在斷定胡總的盈量、井安能否在行業突圍還為時過早,不過時間一定會給出答案,對此行業人士只能是拭目以待!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