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克蘭還有一個大問題很多人都沒注意到,那就是烏克蘭的女人將來該怎么辦?戰爭把男人都卷走了,家里只剩女人和小孩,想找個靠譜男人比登天還難。街上幾乎見不到年輕男人的影子,女人成了家里的頂梁柱,硬著頭皮撐下去。
烏克蘭多出來的幾百萬女性該何去何從?
看到這個問題,很多熱心的網友紛紛提出很是“中肯”的建議,部分網友表示中國是一個愛好和平、努力奮進的國家,若是烏克蘭女性前往中國謀求發展,一定會愛上中國。
烏克蘭女性與俄羅斯女性原本是“同根生”,因此,她們在外貌上可以說是如出一轍,身形高挑、身材勻稱、皮膚白皙,配上一頭金黃色的頭發,青春靚麗,讓人“一見傾心”,直呼美女。
為什么很少有烏克蘭女性前往中國成家、定居?或許因素是“多樣性”……
西方媒體曾發布消息:但凡參與過醫療訓練或者是具備相關醫療知識及學歷的女性不能夠擅自出境。
這些女性是被強行“留滯”的,她們成為了戰場上英勇的女兵,迄今為止,烏克蘭軍隊中依舊有6萬名女性在服兵役。
在戰場上,有些烏克蘭女性比男性更英勇,但那也只是極少數,一些女性扛槍上戰場,一開始就是被“強迫”的。
烏克蘭女性在“特殊時期”出境也許是受到一定程度限制的,有些烏克蘭女性,并非不想前往其他和平的國家,而是“沒機會”,或者“希望渺茫”。
隨著俄烏沖突持續不休,烏克蘭男性數量越來越少,讓本就在數量上占據優勢的烏克蘭女性更是“高”出烏克蘭男性一頭。
根據2023年的數據統計,100個烏克蘭女性只能對應83個烏克蘭男性,在男性“緊張”的烏克蘭境內,每100名女性當中都有17人”打光棍“,這種現象在國際社會上較為少見。
截止到2024年1月1日,烏克蘭總人口數量為3744.1萬,其中女性比男性多出了至少300萬人,這個數據也意味著一個殘酷的事實:這多出來的幾百萬烏克蘭女性如果不出鏡就只能“打光棍”。
1991年,烏克蘭獨立后,人口數量達到了巔峰時期,5200萬,在多因素的作用下,烏克蘭人口數量減少,而后又經歷了俄烏沖突的重創。
戰場上的殘酷,已經讓烏克蘭失去了大量成年男性,即便是一些符合條件的女性也被迫扛起槍,上了戰場。
在烏克蘭,只要不是兒童和老人,年輕、身體健康的男性、女性,都是有機會上戰場的,而且男性上戰場的條件更為“隨便”,只要年齡到了,就“必須”報名參軍入伍服兵役。
18歲-60歲之間的烏克蘭男性都有服兵役的責任與義務,即便只是掛了一個名號,也算是一名軍人,也算是一個正兒八經的兵,一旦戰場需要,這些人就必須站出去。
一些烏克蘭男性上戰場之前根本沒有結婚,沒有子嗣,戰場上的形勢瞬息萬變,稍微一個不注意,就是一命嗚呼,很多烏克蘭男性在戰場上喪命。
男性數量的“急劇”減少,使得單身的烏克蘭女性越來越多,有的是剛成親還沒來得及生下孩子、有的是結婚多年,養育孩子的孤兒寡母……
這些烏克蘭女性當中,也有一些人希望再找一個靠譜的男人,但戰爭一爆發,這些“高質量”的男性都被政府征兵“搶”走了,想要找一個真正靠譜的男人簡直比登天還難。
戰爭爆發后,一些烏克蘭女性“被迫”留在了國內,她們不是沒有幻想過離開,但實際情況是想要離開而找不到機會,更像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當然,也有一些烏克蘭女性在戰爭爆發之前就已經感知到了危險,因此,她們“提前一步”離開了烏克蘭,前往周邊國家進行謀生,有的烏克蘭女性在周邊國家過上了安穩的生活,結婚生子。
也有一些年輕漂亮的烏克蘭女性千里迢迢前往中國,嫁給中國男性,過上了安穩和平、相互尊重理解的溫馨生活。
在她們的愛情觀中,真愛是不分國界的,想要獲得幸福,用心經營,相互體諒,或許才是婚姻的長久之道。
戰爭為烏克蘭帶來了什么?一味的戰爭、掠奪,帶來的并非是強大,而是無休止的戰火以及無家可歸、流離失所的群眾,和平才是當今世界上唯一應該堅持的“主題”。
信息來源:紅星新聞:6萬名烏克蘭女兵在俄烏沖突中作戰,缺少裝備和必需品,烏女兵面臨嚴峻考驗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