鱟是一種遠古物種,它誕生于恐龍尚未崛起、原始魚類最早出現的年代。它藍色的血液中有一種特殊的蛋白質,被制作成“鱟試劑”廣泛應用于現代生物檢測之中。但是,隨著濱海建設步伐的加大、人類對它的過度索取,生活在近海的鱟,正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它們的生存空間不斷受到擠壓。
東南衛視“海洋季風”通欄節目帶,5月4日18:00《向往的大海》,認識一群守“鱟”未來的青年。
興化灣是中國鱟產卵育幼的重要場所,這里的泥沙較為松軟,符合中國鱟產卵的條件。但是,近年來這里中國鱟的數量也有所下降。
生物保護對于海洋環境和人類可持續發展,有著不可或缺的重要意義。海若海洋交流中心的負責人羅一鳴,近年來正在努力尋找保護中國鱟的可行方案。
羅一鳴所帶領的團隊將田野調查與傳統生態認知相結合,實地考察鱟出現的熱點區域和洄游路線,比如位處興化灣的福州市沙埔鎮青嶼村,分析可能影響鱟生存和繁衍的原因。像圍網現象就列入了他們的考察點。
他們充分了解青嶼村村民的真實意愿與看法,組織節假日的趕海旅游活動,發展可以為漁民提供經濟效益的旅游行業。在不影響村民收入的前提下,保障海洋生態的可持續發展。
海若海洋交流中心的足跡,不只在興化灣的沙灘上,也在平潭的海岸線。
在平潭竹嶼口嵐臺公益保護地,海若海洋交流中心會定期組織志愿者進行凈化灘涂、鳥類觀測等活動,讓更多人真正走近海洋,成為海洋的守護者。
藍色海洋孕育了人類的生命,豐富的海洋資源支撐起了人類文明的發展,但人類若過度開掘,只會讓自己陷入生存危機。羅一鳴和他的小伙伴正在積極總結經驗,找到有效可行的方式,促進人與海洋和諧發展。
東南衛視“海洋季風”通欄節目帶,15分鐘文化專題片《向往的大海》,通過福建水下考古、福船文化、海洋影像、惠安女等特色人文脈絡,呈現福建海洋文化多領域融合發展的時代風采。
編輯 | 翁翔
主編 | 吳怡吟
監制 | 王麗明
讀完點個【在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