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消息網5月4日報道 綜合臺灣聯合新聞網和“中時新聞網”5月3日及5月4日報道,美國《外交政策》季刊網站5月1日刊登卡內基國際和平研究院兩位資深研究員奇維斯和沃特海姆的文章,題為《特朗普應該約束臺灣》。文章呼吁美國總統特朗普對賴清德近期的言行采取更具約束力的立場,以降低臺海緊張情勢,并避免美國卷入潛在沖突。
美國總統特朗普 資料圖
奇維斯指出,今年3月,賴清德首度將中國大陸列為“境外敵對勢力”,并推出所謂“17條”以防范“中國滲透”。北京則迅速響應,進行軍事演訓。華盛頓至今忽視賴清德較為隱晦的“政治升級”。“特朗普政府應及早出手遏止,避免賴誤以為美國的沉默等同默許,進而把美國卷入一場可能災難性的戰爭。”
奇維斯還表示,臺北不該高估任何一位美國總統在關鍵時刻會為臺灣采取的行動。
對此,旅美教授翁履中4日表示,若臺灣誤判美國的戰略底線,恐將在未來的美中談判中淪為籌碼。
翁履中4日在臉書上寫道,兩位國際戰略圈有深厚聲望的學者,近期以冷靜且犀利的觀察提醒美國政界。他們警告,特朗普可能因臺灣而被卷入沖突,因此美國必須以其國家利益為出發點,重新審視對臺政策立場。
這些觀點不僅試圖向美國政界提出警示,同時也針對臺灣提出反思。翁履中指出,這樣的觀點在當前臺灣政治氛圍中往往難以被公開討論,若非由外籍學者提出,恐將遭到標簽化處理。然而在美國政策圈內,這類說法卻逐漸成為理性主流,反映出臺灣地區與國際對同一情勢的認知落差。
延伸閱讀:
圖為臺灣風景 資料圖
王義偉/文 從1984年開始,臺軍每年一次舉行漢光演習,順序編號。今年的漢光41號演習分為三個階段:2月份為高級干部圖上兵推,4月份為計算機輔助指揮所演習(計算機兵推),7月份為實兵演練。
目前臺軍正在進行的,是第二階段的計算機兵推。這個兵推的時間段為4月5日至4月18日,運用“聯合戰區層級仿真系統(JTLS)”推演平臺,實施14天13夜、連續24小時對抗演習。
為了配合演習的宣傳,結合目前的國際局勢,綠營最大的報紙《自由時報》今天發表題為“慎防中共對臺盲動風險”的社論。社論認為,美國發起的關稅戰嚴重沖擊大陸,大陸為轉移壓力可能會對臺灣采取不理性作為,臺灣不得不防。
在筆者看來,漢光演習作為延續了40余年的年度演習,以往的演習,其演習內容包括對外宣傳造勢,均了無新意,但今年,出現了新情況。
這個新情況,出現在臺灣之外。
出現的地點是距離臺灣660公里的日本沖繩。
今年3月27日,也就是臺軍漢光演習第一、第二階段中間,日本政府公布了因應“臺灣有事”等情況的計劃,其重點內容為,如果臺灣有事,日本將在6天內撤離約12萬沖繩居民及觀光客,并將這些人送往九州島及山口縣共32個市町(町是日本的行政區劃名稱,類似于中國的鎮)安置,期限1個月。
這是日本政府第一次公布該計劃。雖然該計劃針對的是“臺灣有事等情況”,但幾乎所有的新聞媒體在報道此則新聞時都將“等情況”省略了。
沖繩有140萬居民,假如真的發生天災,為什么只撤離12萬人?這些計劃中被撤離的居民,他們的住所是否為敏感地帶?是否靠近美軍駐地?為什么只撤離1個月?1個月的時間,用于災后重建顯然不夠,但用于應對一場沖突,卻是合理的時間設定。
上述問題稍加推敲就可以得出結論,日本政府公布此項計劃的真正目的,就是為了應對臺灣有事。
因此,筆者推測,今年臺軍的漢光演習,應該還包含一項秘而不宣的推演內容:緊急情況下“臺灣—沖繩空中走廊”的設立與維護。
這條空中走廊,既是美日干涉中國統一的力量輸送通道,也是敗局已定情況下“臺獨”骨干分子的撤離通道。日本公布的1個月時間,是從寬考慮的,在他們(美日)看來,假如臺灣發生大事,最多1個月就塵埃落定了。
果真如此的話,賴清德當局最近一段時間的所作所為就解釋得通了。
賴清德當局挑釁大陸 資料圖
今天的臺灣《聯合報》發表題為“面對美國卑躬屈膝,霸凌人民毫不手軟”的社論。社論指出了一種現象:賴清德當局最近一段時間一邊挑釁大陸,將大陸定義為“境外敵對勢力”,又用各種方式欺負、霸凌大陸配偶和兩岸婚姻二代子女,一邊對美國政府逆來順受,“霸凌陸配與新二代,毫不手軟;面對川普關稅霸凌,卻卑躬屈膝到極點”。社論質疑,這是賴清德當局所要的民主價值與社會團結嗎?
筆者在之前的評論中曾引述臺灣孫文學校總校長張亞中的文章:“(賴清德)已經沒有回頭是岸的空間,只能一路往黑走到底。”
現在看來,賴清德之所以沒有回頭路,不走回頭路,是因為他們(美日臺)已經設定好了退路。而且,賴清德相信,這條退路是牢靠的。所以,他挑釁大陸、推動“臺獨”就無所顧忌。
除此之外,“臺獨”骨干分子的退路,也許不止一條。
不久前,菲律賓軍方負責人表示,一旦臺灣有事,菲方將“無可避免”地卷入沖突。對此言論,中國外交部發言人郭嘉昆于4月2日在主持例行記者會時表示,中方奉勸菲律賓有關人士,不要在臺灣問題上挑釁玩火,玩火者必自焚。
菲律賓軍方負責人的表態,應該不是空穴來風。
也許,臺灣—菲律賓之間的第二條“空中走廊”,也在相關方面的擬議之中了。
那么,面對這兩條空中走廊,大陸有應對之策嗎?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