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活的人際交往與日常體驗中,我們不妨審視自身,是否存在這樣的情況:與人相處時,時刻擔憂自己的言語會冒犯他人;社交結束后,腦海不自覺地反復琢磨其中的細枝末節;偶爾經歷的丟人場景,始終在記憶中揮之不去,即便時隔許久,仍會有意無意想起,難堪之感涌上心頭;共情能力強烈,對他人的痛苦極易感同身受,目睹不好的事情,自己也會難受不已;甚至在社交之后,會感到極度疲憊。若這些表現你都 “集齊”,那么你極有可能屬于高敏感人群,英文中用 “HSP” 來稱呼這類人。當這些癥狀嚴重影響到日常生活時,便可能演變為精神類疾病。
在當今社會,高敏感人群的生活往往伴隨著諸多痛苦。他們對他人的微小舉動過度在意,即便這些舉動并非針對自己,也會糾結許久,反復思忖別人是不是不喜歡自己。這種難受的感覺,即便明知可能毫無道理,卻依舊難以釋懷。而且,這類人由于平日里思考過多,不僅大腦敏感,身體也逐漸對溫度、聲音等外界因素變得極度敏感,導致睡眠質量不佳,容易被打擾,長期處于缺覺狀態,身體恢復緩慢,進而長期處于低能量水平,看似什么都沒做,卻時常感到疲憊不堪。畢竟,他們的精力無端消耗在眾多瑣碎之事上,換做任何人都會感到疲倦。
正如渡邊淳一在《鈍感力》中所闡述的,此時便能凸顯出擁有 “鈍感力” 的快樂之處。擁有鈍感力的人,仿佛自帶屏蔽裝置,能夠將那些紛繁雜亂的瑣事拒之門外,生活似乎也因此多了幾分輕松與自在。可以說,充滿鈍感力的人,往往更加幸福。然而,從長遠視角來看,事情并非如此簡單。我們不難發現,那些身處高位、取得顯著成就的人,許多都屬于敏感型。這看似與高敏感人群的劣勢相矛盾,實則不然。
高敏感人群雖存在劣勢,但優勢也十分明顯。他們能夠敏銳捕捉到他人細微的反應,這一特點雖有時令人備受折磨,卻也鍛煉了他們對人情世故的理解能力。他們在琢磨人際關系上投入了大量時間,因此對人情世故的領悟能達到較高水平。像寫小說、做網紅、經商等領域的從業者,大多具備這種特質。他們擁有一項可貴的能力 —— 能夠站在他人角度審視自己。例如,領導安排撰寫一份報告,對于他們而言,完成任務只是基礎,更重要的是能夠站在領導的立場思考,明確領導對這份報告的期望。同樣,從事創作、設計的人員,也擅長站在讀者或觀眾的角度看待自己的作品。而缺乏這種能力的人,往往容易陷入自我陶醉,不明白為何自己自認為出色的作品,卻得不到大眾認可。畢竟,創作、管理、銷售等工作,本質上都離不開對人情世故的理解與思考。倘若一個人過于遲鈍,無法察覺他人的態度和想法,許多工作便難以開展。
由此可見,高敏感人群前期的生活可能充滿艱難與痛苦,但后期若能 “開竅”,便可能變得十分出色。那么,如何實現 “開竅” 呢?關鍵在于學會培養鈍感力,掌握屏蔽外界干擾的能力,學會與自己和解,將自己從自卑、社恐以及精神內耗的困境中解救出來。簡單來說,就是要重塑自我,告別討好型人格,改變敏感的性格,不再被情感過度左右,不再抱怨生活,也不再輕易被情緒沖昏頭腦。同時,要清楚地認識到,這個世界上真正在意你或者討厭你的人屈指可數,所以不要過分在意他人的看法。此外,高敏感人群普遍存在總想糾正別人的問題。其實應該盡早明白,試圖將自己的觀念強行灌輸給別人,或許是一件徒勞且無聊的事情。因為這種行為往往既耗費時間和精力,又可能導致雙方關系惡化,即便成功說服對方,也未必能獲得實際益處。所以,成年人應具備的高級思維方式是只篩選不改變,尋找與自己合得來的人交往,若找不到,便求同存異,避免試圖說服對方。如此,方能保存好自己的情緒和精力,去做更有意義的事情。
渡邊淳一在《鈍感力》中指出,是否敏感在一定程度上可能是天生的,但我們可以通過訓練來培養鈍感力。鈍感力并非真正的遲鈍或麻木,而是個體在面對外界刺激時,通過調節情緒感知閾值,減少過度反應的能力。它能夠幫助人們屏蔽負面信息的干擾,保持理性與專注,增強心理韌性,提升應對困境的耐力,促進心理健康和適應水平的提高。
鈍感力具有多方面的核心價值。它能夠減少內耗,使人們將注意力從無關緊要的評價和壓力中轉移出來,集中在目標的實現上。比如在職場中,面對批評,擁有鈍感力的人能將其轉化為成長的動力,而非陷入自我否定。同時,鈍感力有助于人們專注自我,在復雜的人際關系中保持從容,避免因瑣事消耗精力。例如在親密關系中,對伴侶的誤解保持鈍感,專注于經營感情而非過分在意他人看法。此外,鈍感力還能增強適應力,當遭遇重大挫折,如失業、失戀時,幫助人們快速調整心態,將挑戰視為成長的機會。
值得注意的是,鈍感力與敏感性并非相互對立。敏感性使人們關注細節和情感體驗,而鈍感力則是通過理性調節情緒反應的平衡機制,兩者共同構成應對外界刺激的完整體系。在不同場景中,鈍感力都能發揮重要作用。在職場,它能幫助人們將批評轉化為改進動力,避免因情緒化反應錯失成長機遇;在人際關系中,可選擇性忽略無關緊要的言語沖突,維護和諧的氛圍;在心理健康方面,通過 “鈍化” 情緒反應,減少焦慮和壓力,實現內心的平靜。
總之,鈍感力是一種智慧,而非缺陷。它的價值在于助力人們在快節奏、高壓力的現代社會中,保持穩定的心態,專注于目標的實現,避免陷入情緒內耗。對于高敏感人群而言,學會培養鈍感力,突破自身的天然短板,讓 “敏感” 為己所用,便能將前期的劣勢轉化為后期的優勢,實現從困境到卓越的蛻變。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