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長 2500 字,閱讀大約需要 4分鐘
2016年初,在參加理工附中本部的一個活動時,我得知理工附中為了支持城市副中心教育發展,受托承辦了當時名為潞州中學、地處通州邊緣的一所學校。學校將委派陸旻作為執行校長帶領9名干部教師赴任。
說實話,當時真有點兒為理工附中和陸校長團隊感到擔心。因為他們需要在生源和教師都不變的情況下,僅僅通過管理的作用改變一所學校,這件事何其難也。“一方水土養一方人”,陸校長團隊長期工作于教育強區、優質生源校,這種環境中的學校和教師發展似乎更多的是順其自然,但對于基礎薄弱的學校來說,一些原本根本沒有意識到的問題可能也需要特別注意和付出精力。
而且據我所知,一些名校名師帶著光環和雄心壯志轟轟烈烈走進基礎薄弱校的例子中,有的僅僅一年就因為學校考出歷史最差成績而中斷合作,也有堅持幾年但學校卻每況愈下,最后悄無聲息地離開。
幾年過去了,事實表明,我的擔心是多余的。
教育資源逐漸走向優質
記得2018年初,在我院“協同創新學校計劃”項目團隊召開的項目總結會上,理工附中通州校區的青年化學教師張瑞瑛報告了2017年中考化學學科取得的好成績;數學備課組長陳世民老師則報告了2017年學校加入理工附中教育集團后首次中考數學成績與上一年的期末考試相比,平均分、優秀率和及格率都有了大幅提升,其中平均分排名從第19名提升為11名,優秀率從第20名提升為第12名,而及格率從初二期末排名23名即全區的倒數第一上升至第6名。
隨后,每年都能聽到來自學校的喜訊,中考和高考成績都穩步上升。盡管在有些人看來,以學生的學業成績作為學校發展的證據似乎有些不合時宜,但是恐怕無人敢否認學生的學業成績作為優質教育資源指標的意義。“群眾的眼睛是雪亮的”,這幾年,學校所在片區的孩子越來越多地留了下來,甚至許多其他片區的孩子也慕名而來——這當然就是教育資源逐漸走向優質的最重要的標志。
這些年來,學校發生了全方位的巨變。越來越美的校園環境、大氣的氣膜體育館、設計感極強的圖書館、擺放越來越多可供師生選擇的美食的食堂、常常聚集教師們開展小型研討的咖啡屋等,這所地處鄉村的學校的基礎設施的改進讓師生流連往返,也讓訪客大為震驚。學校的學業成績穩步上升,2017年以來的中高考成績連續被評為優秀。學校干部教師多次成功申報市級教育科學規劃課題,多次承辦全市乃至全國性的大型教科研活動。學校還成立竺可楨實驗班、小語種實驗班、國學實驗班等,為學生的發展提供了更多的選擇和空間。師生的精神風貌、課堂的狀態發生了根本性改變,一些中年教師甚至在著裝風格、言談舉止、行為做派等方面都有明顯改變。
如今周邊仍然是大片農田的這所鄉村學校以一種嶄新的面貌矗立在原地,也矗立在人們的口碑中。
讓教師感受相信學生的力量
理工附中通州校區的干部教師把很多感謝送給了我們團隊。我們自己當然明白,盡管我們在其中做了一些有益的工作,但是推動學校取得如此突出成績的最主要力量一定是來自學校內部。團隊以人為本的思想是改變真實發生的決定性力量,這個過程中,尊重人、相信人、讓每個人都產生價值感是核心。
以人為本的理念讓教師感受到了相信學生、尊重學生的力量。
王迪老師講過這樣一個故事:一次視導公開課自己選擇了各方面都比較落后的2班。當在2班宣布這一消息時,孩子們跟老師反復確認是否是真的,并表示“前兩年從來沒有老師拿我們班講過視導課,您是第一個”,之后主動老師說“要好好準備當老師的托兒啊”,教師表示“不用特意準備,正常揮”。而第二天同學們一改平日課下的打打鬧鬧,每個人都十分嚴肅主動地完成各自的任務:檢查課前準備、督促衛生、安靜預習,課堂上則積極發言、努力思考,給聽課老師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下課后,還有學生跑到老師跟前仰著小臉問:“老師,我們表現還可以嗎?剛才有個問題沒有回答出來,下次定能更好!”
當學生因被相信而獲得了與其他班平等的展示機會后,他們的學習狀態改變了,生活狀態改變了。我多次看到一些遇到困難的學生,以非常放松和自信的狀態走進教師辦公室,主動找老師答疑。這是由于他們感受到安全,不怕暴露自己的困難。
教師敢于嘗試,主動學習能力提高
以人為本的理念認為,個人的價值與目的是決定其行為的重要力量。在理工附中通州校區,師生做事的主動性大大提升了,教師們敢于嘗試、主動學習的狀態也明顯增強。
陳世民老師曾經在一次總結中寫道:“這一年的‘被迫成長’,讓我的思想發生了重大變化,我們不能只是被動上課,應該主動教學。”
“被迫成長”并非學校采用行政手段的結果,而是環境使然。記得有幾次我在通州校區組織活動時,理工附中本部的幾位老師聽聞后不顧路途遙遠趕過來參加。課間休息時,來自本部的幾位老師自然而然地圍坐在一起開展了熱烈討論,而我觀察到,站在外圍的通州校區的老師們目光中流露出了羨慕和欣賞。
來自本部的老師的好學狀態對通州校區的影響是可見的,這種影響直接表現為行動。陳世民老師說:“為了更加吸引學生,今年我主動去學習了數學魔術,借助數學魔術的魅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平時的教學中會給學生適時地表演一下。看到學生被魔術吸引,并驚嘆于魔術中運用的數學知識,作為數學教師的專業自豪感油然而生。”
讓培訓專家感受到被尊重
感受到被尊重乃至被珍視也是我和我的同事愿意來到這個學校的重要原因。
形成鮮明對比的是,許多薄弱學校領導和老師都不太在乎培訓。我們這些也算是小有名氣的專家,有時候花兩三個小時的路程到一些學校聽課指導,學校同學科的其他教師經常不參加聽課討論,甚至被聽課指導的老師連課后的研討時間都不安排,一些教師即使在場也不做任何筆記。我們當然清楚,這樣的培訓難以給教師和學校留下任何東西。
但在理工附中通州校區,我們從來沒遇到過這種情況。每次學校都會提前把幾乎所有學段同學科教師的課調整好,一起聽課研討。主管校長基本上會全程陪同、一起研討,甚至事后還會督促老師們完成培訓布置的任務,以及持續做好教學的改進。我想,這恐怕是我們的培訓在理工附中通州校區顯示出比較好效果的重要原因,而由此產生的成就感也讓我們特別愿意和這所學校合作。
自2016年暑期以來,我受托在理工附中通州校區牽頭開展的多學科教師參與的項目就有3個。此外,主管初中教學的相校長也經常詢問我是否有在通州開展的項目,主動向通州區教師研修學院為學校教師爭取學習的機會。
一校之長的軸心作用
在這里,我必須專門表達一下對陸旻校長的欽佩之情。學校就如一個小社會,不同的人即使有著共同的目標,也會有不同的甚至互相矛盾的具體訴求。而學校的改進是系統工程,既需要學校內部多方面的共同努力,也需要外來力量的引入。而且只有參與其中的人們目標一致、互相鼓勁,才能形成合力,讓所有人的付出有效。而其中起著軸心作用的,無疑是一校之長。那么陸校長是如何做到這一點的呢?
在明確了以人為本的管理思想后,我以為,陸校長敏銳的信息捕捉能力、靈活而藝術的處理各種復雜關系的能力以及善于借助包括理工附中本部資源在內的各方資源的能力,都是學校能夠把握機會實現跨越式發展,讓本來可能很復雜的難題被輕松化解,進而讓理想變為現實的必要和重要條件。
在教學中人們常說“教學有法但教無定法”。“教無定法”實質是內化于心后外化于行的產物。我想,陸校長在一件一件具體問題的處理上表現出的令人敬佩的方式,應該也是“以人文本”的學校管理思想內化后的具體表現。而學校的干部教師之所以變得越來越主動積極、愿意嘗試和探索,大概也是故事時不斷感受到的、也會預期將得到校長的關懷、包容和支持的緣故吧!
以上就是我感受到的理工附中通州校區的發展之路,我也為自己能夠參與見證這個過程而感到榮幸!
本文節選自《因為相信 所以看見——北京理工大學附屬中學通州校區改進探索之路》
校長派投稿郵箱:xzpxzzk@163.com
編輯丨智庫君
我們在一起,可以成為改變的力量!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