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9日,由市文藝評論家協會和無錫地鐵集團聯合主辦的《筑夢路上——無錫地鐵發展紀實》研討分享會在地鐵大廈舉行,來自社會各界近20位專家學者、作家、評論家參加分享會,市文聯黨組成員、副主席李曦到會講話,市文藝評論家協會主席蘇迅主持會議。
作為一部非虛構文學力作,85萬字的《筑夢路上》全景式展示了近20年來無錫地鐵建設取得的輝煌成就,全方位多層次書寫現我市軌道交通的成長歷程,展現了新時代的創新創業精神。作者包松林歷時5年,在業余時間深入第一線采訪180多人,人物形象詡詡如生,故事情節真實感人,作品呈現出恢宏的氣勢,以大視野、大手筆、立體式展示,是我市文學事業緊貼時代發展的重大創作成果。
學者陳堯明、莊若江、劉蓓紅、孫昕晨、陸陽、楊大中、劉晴等在研討中暢談了共同的感受,《筑夢路上》以詳實、厚重、鮮活的筆觸,描繪了無錫縱橫交錯的地下交通動脈,不僅是地鐵工程的紀實,也是一曲獻給城市建設者的贊歌。市檔案史志館館長接玉松說:“作者將冰冷的鋼筋水泥與溫熱的人文情懷交織,讓無錫地鐵的每一寸軌道、每一座站臺,都成為城市記憶的鮮活檔案史料注腳。真實、生動、全面的記錄,為城市記憶增添了一份珍貴的財富。”
《筑夢路上》被列入江蘇省作協重大題材文學創作工程,吳翼民、丁一、周小康、楊慶鳴認為,創新始終是藝術的真諦,這本作品聚焦火熱的生活,傾情記錄時代進步,在創作手法上探索現代書寫與傳統技法的相互融合,巧妙地將詩詞曲賦聯運用到報告文學中,深化了主題表達。同時通過生動細節的描寫,走進人物的內心深處,實現與讀者的共情共鳴。
市文聯副主席李曦作總結講話。他指出,文學是回應時代命題的主要藝術方式,報告文學是直面時代的創作,是一種紀實的、非虛構表達,《筑夢路上》是一次生動的成功實踐,作者以嚴謹的態度、強烈的責任感和在場性,用人文視野打開了一幅壯闊的城市發展畫卷。作品具有很細的顆粒度,以城市軌道交通為主線,映射出社會的發展,希望更多的本土作家書寫美好的無錫,為城市的變化和時代的發展鼓與呼,用心用情用功書寫新時代的無錫篇章。
研討分享會上,還舉行了向市檔案史志館贈書儀式。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