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跡琵琶沿著泥溪老橋逆流而上,走進富順知名瀑布——響水洞。雖然目前瀑布水量不大,但是在崖壁上開鑿的人工水渠,堪稱富順琵琶微縮版掛壁水渠,讓人不得不佩服當地村民的勞動智慧。
在即將進入富順琵琶場前,沿著泥溪至響水洞瀑布。雖沒有聽到瀑布的巨大響水聲,但崖壁上的流水咚咚吸引住了我們的目光。
仔細端詳才發現水聲是從崖壁上的石槽出來了,原來當地村民通過崖壁開鑿槽渠將水分流出來灌溉農田。
清明節后,響水洞瀑布的水量依然很小,也許只有汛期才能一睹其壯美的畫面。
抵近開鑿石槽的崖壁,可見其槽渠起點在瀑布上游處。
這條開鑿于崖壁的槽渠完全可以稱之為富順琵琶微縮版的掛壁水渠
從這個角度可以看出,掛壁水渠沿著一條由高到低的斜線開鑿,響水洞瀑布上游的泥溪水利用落差分流到下面的農田之中。
兩處并不相連的崖壁,當地村民利用一條打造的石槽將掛壁水渠無縫連接。
近距離看看掛壁水渠與人工石槽連接處,原來縫隙是用水泥填補,目前的水流量并不算大。
人工石槽內側已長滿苔蘚,由于落差原因水流速度較快,所以流水咚咚聲不絕于耳。
由于掛壁水渠常年水流不斷,水渠也出現部分滲漏,渠下方的崖壁更潮濕、苔蘚也長得更盛。
掛壁水渠在此處轉角后流入地面水渠,整個掛壁水渠長約四五十米。
掛壁水渠在富順響水洞懸崖絕壁上的流淌,其規模雖然非常之小,但體現了當地村民因地制宜的勞動智慧,至今依舊灌溉著響水洞瀑布一帶農田。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