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陸棄
當美國印太司令部司令帕帕羅在論壇上聲稱“夜不能寐”時,他不是在擔心美國財政危機、社會撕裂或校園槍擊,而是睡不著覺地琢磨,中國為什么造軍艦這么快。這場由麥凱恩研究所主辦的論壇,原本應該是美方展示“印太戰略”定力的場合,結果卻變成了帕帕羅個人“焦慮吐槽大會”:中國軍艦造得比美國快、潛艇造得比美國多,訓練還越來越深、越來越廣……一句話總結:我們美軍,快跟不上了。
這番發言,毫無疑問是典型的“美國式焦慮”。而這種焦慮,早已不是對所謂“軍事威脅”的擔憂,而是對霸權地位加速流失的深層恐懼。帕帕羅說得直白:中國每年造6艘作戰艦艇,美國只造1.8艘;中國每生產2艘潛艇,美國才造出1.4艘。按這個速度,美國的“航母夢”和“太平洋主導權”正一點點滑落。這種“產能焦慮”背后,是美國工業基礎空心化的集體噩夢正在清醒上演。
過去,美國以“全球警察”自居,動輒在世界各地炫耀航母、部署基地。但今天的現實是,五角大樓手里“彈藥不夠,船塢不夠,工人不夠”,連自家的軍火公司都喊苦:“再打兩場代理人戰爭,我們也得破產。”而中國正在悄無聲息地改變這一切,用密集訓練、集中動員和技術升級,快速拉起一支現代化的強軍。這讓習慣于“獨角戲”的美軍,終于意識到對手早已不是伊拉克、敘利亞或南聯盟,而是一個真正具備體系作戰、長期抗衡和技術突破能力的大國。
帕帕羅居然還拿“水下與太空領域優勢”來自我安慰,說什么“我們還有一點優勢”,仿佛在說:“雖然我們在地面輸得差不多了,但至少在太空還能再掙扎一下。”這種畫風,怎么看都不像是冷靜的軍事判斷,更像是霸權焦慮癥的病灶發作。
當然,美國軍政高層這種“怪中國太能干”的表演已經不是第一次了。前有前國務卿蓬佩奧喊話中國“別用國家力量扶持科技發展”,后有多位軍工巨頭哀嘆“中國產能壓垮市場”。這一次,輪到現役四星上將夜里失眠了。下一步是不是該怪中國怎么吃得飽、睡得好,還搞得那么有秩序?
而他們忘了,所有這一切,不過是中國在自己家門口正當防衛的自然結果。中國軍隊在臺海周邊加強演訓,不是為了“威脅誰”,而是為了清晰無誤地傳遞一個信號:“臺獨”沒有出路,外部干涉沒有市場。如果說有人在制造緊張局勢,那正是美軍不斷派艦進南海、軍售撐“臺獨”、炒作“大陸攻臺”的伎倆。
我國國防部已經多次指出,臺灣問題是中國內政,是中美關系不可逾越的紅線。每一次美國將軍在國際場合“憂心忡忡”,背后都有一連串對臺軍售、聯合軍演、情報合作作支撐。這種“先踩紅線再裝無辜”的套路,全世界早已看得一清二楚。
帕帕羅的話更是意圖明顯:一邊夸大“中國威脅”,一邊為自己手里的軍費爭取更多撥款。在美國軍工體系內部,誰講“中國威脅”講得震撼,誰就有望拿到更多預算。如今,美國國債高企、財政捉襟見肘,軍費成了軍工集團和軍方利益共同體的“最后奶牛”。帕帕羅這場“夜不能寐”的發言,本質就是在國會山門口搖著空飯碗。
真正令人警惕的是,美國并非僅僅停留在言語層面。在其所謂“印太戰略”加速推進之際,越來越多的軍事部署正在向第一島鏈靠攏。菲律賓、關島、日本,甚至試圖拉攏越南、印度,這些布局都是在為“亞太版北約”鋪路。而美方卻一邊點燃區域火藥桶,一邊裝出“被動應對”的可憐相,這才是最具欺騙性的戰略表演。
中國沒有興趣與美國爭霸,但也絕不會容忍任何主權與尊嚴被踐踏的行為。中國軍隊的建設速度、訓練強度、戰略定力,正是一個和平大國對不確定世界的必要回應。相較之下,一個將軍夜夜驚醒的美國,更像是面對自身衰退真相而顯露出的集體不安。
世界的力量格局正在發生深刻變化,而這種變化從來不是靠渲染“威脅”就能阻止的。面對不斷崛起的中國,美方與其反復焦慮,不如冷靜思考:這個時代需要的是對抗升級,還是格局重建?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