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紹興市上虞區有一個被譽為“江南威尼斯”的村落,“小橋、流水、人家”的江南水鄉特色在這里展現得淋漓盡致。
“五一”假期,第一財經記者在這里坐船穿行于村內河道,仿佛游走在一軸流動的畫卷,亭臺、樓閣、水榭等所有江南水鄉的元素都能在這里找到。碼頭上插著各式彩旗,多艘游船緩緩穿行在波光粼粼的河面上,兩岸綠樹成蔭。家庭主婦在石級上洗碗洗菜,農夫駕著機動船靠岸,抬起一籃魚蝦走進家門。文化廣場上,身著古裝的女士演奏著江南小曲,吸引著眾多游客。
在浙江省湖州市長興縣,游客們在山間戲水、看花,夜晚在草地上看滿天繁星。也有很多游客走進粉墻黛瓦、幽靜雅致的民居,感受桃花源和“人家盡枕河”的意境,體驗人與自然的和諧。
與周邊“人從眾”的景區景點相比,鄉村游更加愜意、隨心。梳理今年“五一”假期各地發布的信息,優美的鄉村環境和豐富多元的生態體驗,讓鄉村生態游成為游客休閑度假的熱門之選。
5月2日,游客在浙江省湖州市長興縣景區參觀。攝影/章軻
5月3日,游客們在浙江省湖州市長興縣大唐貢茶院參觀。攝影/章軻
官方數據顯示,“五一”假期前三天,江蘇省納入監測的195個省級以上鄉村旅游重點村共接待游客337.01萬人次,游客消費總額達10.42億元,同比分別增長4.15%和2.97%。甘肅省鄉村旅游接待游客334.6萬人次、游客花費11.54億元,同比分別增長18.5%、29.81%。
廈門市文旅部門介紹,今年“五一”,廈門鄉村游熱度持續攀升,除了傳統的采摘、市集、美食、手作,各鄉村更從市民游客的感官體驗上下了功夫,摸魚、挖筍、捉泥鰍、篝火晚會等成了熱門安排。榮膺“2024年中國美麗休閑鄉村”的翔安區黃厝村,在修繕古厝、引入32位藝術家與文創團隊后,利用假期旅游高峰展示磚雕、漆畫、陶藝。上千名旅客搭乘鄉村旅游巴士,來到同安、翔安、集美、海滄等地鄉村,參與農村文旅活動。
“五一”假期,江蘇文旅市場持續火爆,生態游、鄉村游、親子游吸引眾多市民游客。鹽城市東臺條子泥濕地以原生態的自然美吸引了八方游客前來打卡。在鳥類科普館,上百種珍稀鳥類標本以及濕地生態沙盤、實時鳥臉識別等設施吸引游人紛紛駐足。
5月3日,游客們在浙江省湖州市長興縣大唐貢茶院參觀。攝影/章軻
5月3日,游客們在浙江省湖州市長興縣景區游玩。攝影/章軻
在貴州省遵義市綏陽縣溫泉鎮,溶洞音樂周“借洞生金”,吸引著各地游客紛至沓來,同時也催生了當地民宿產業的發展。截至目前,溫泉鎮共有民宿31家,634個房間,1144張床位。一位民宿老板稱,每年光靠民宿就能收入近30萬元。
“五一”假期前三天,江西省靖安縣883家精品民宿,共接待游客3.01萬人次,農家樂營業額同比增長26.4%。
“美麗河湖”催生“美麗經濟”,已成為推動紹興經濟發展的綠色水動力引擎。如今,以紹興環城河、曹娥江大閘、新昌沃洲湖等風景區為節點,通過“浙東運河”“浙東唐詩之路”等線路,串聯起紹興越城迪蕩湖、諸暨白塔湖、嵊州剡溪等水利網紅打卡點和沿線鄉村游。
5月3日,游客們在浙江省紹興市上虞區新屯南村觀看表演。攝影/章軻
5月3日,游客們在浙江省紹興市上虞區新屯南村觀看表演。攝影/章軻
鄉村旅游業的蓬勃發展離不開完善的基礎設施。一路通、百業興。在福建省三明市泰寧縣,當地交通運輸部門介紹,近年來從注重單純的農村公路管理效能向助力鄉村振興轉變,不斷探索實踐“交通+”模式,不僅改善了沿線群眾的安全出行,一條條農村路更是串聯起泰寧縣域的“1小時交通圈”,帶動鄉村旅游和鄉村經濟發展。
交通運輸部公路局副局長陶漢祥日前在回答第一財經記者提問時表示,交通運輸部今年將實施新一輪農村公路提升行動,加快鄉村產業路、旅游路、資源路建設,持續推進“四好農村路”高質量發展。
中國社會科學院農村發展研究所與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日前發布的《農村綠皮書:中國農村經濟形勢分析與預測(2024~2025)》介紹,2024年,鄉村旅游市場接待人數及收入均創歷史新高。各地應深度挖掘鄉土文化資源,將文化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推動農產品加工、創意餐飲、鄉村旅游、文化創意等新業態融合發展,包括“從田間到工廠”的工業旅游、共享車間,基于本地食物的“地產地消”模式等,將產業收益更多留在農村、留給農民。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