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陸棄
2025年5月4日,美國總統特朗普在其社交平臺Truth Social上發布重磅聲明:將授權美國商務部與貿易代表辦公室立即啟動程序,對所有“在國外制作、進入美國市場”的電影征收100%的關稅。這個消息如同一顆深水炸彈,在全球影視圈和國際貿易界掀起巨大波瀾。
特朗普給出的理由可謂“老調重彈”,他指責其他國家通過大規模補貼、稅收減免等手段,吸引美國電影制片公司出走海外,造成美國本土電影產業“迅速衰退”。他甚至直接將這種外部優惠政策稱為“協同行動”,宣稱“這構成了國家安全威脅”。他的口號也一如既往簡潔粗暴:“我們要讓電影重新在美國制作!”
這種把文化創作打造成國家安全議題的操作并不新鮮,但這一次的力度堪稱極端。征收100%關稅,意味著凡是非美國本土拍攝制作的影片,其進入美國市場的成本將被硬性翻倍。不論是歐洲的文藝片、亞洲的商業大片,還是美國影人到海外拍攝的合拍片,只要落入“非本土制作”這個定義,就得繳上巨額關稅。這無異于文化貿易的一次全面阻斷。
更嚴重的是,特朗普的政策并沒有對“什么算國外制作”進行詳細定義。是指主要拍攝地?主要出資方?還是后期制作環節?如果一部影片由美國編劇和導演創作,卻在加拿大拍攝、在韓國完成后期,那算“美國電影”嗎?政策模糊性的背后,是極高的不確定性與操作空間,而這種空間,恰恰是特朗普執政風格的標志。
這一舉措毫無疑問將給全球電影產業帶來巨大沖擊。尤其是那些依賴北美票房市場的海外電影公司,它們的發行成本將成倍上漲,許多中小型影片將直接退出美國市場。同時,這也將倒逼好萊塢片商停止海外拍攝計劃,回流本土,或轉向更加“隱蔽”的合拍路徑。但問題是,美國本土的拍攝成本近年來持續高漲,工會壓力、通脹風險、環保審查等因素讓大量電影公司早已選擇加拿大、英國、澳洲、新西蘭甚至南非進行外景拍攝。特朗普一紙關稅令,勢必引發行業大規模震蕩。
各國政府對美國電影的“反征稅”呼聲已經開始醞釀,尤其是法國、韓國和中國,這些國家長期以來是好萊塢最大的市場之一,一旦啟動反制,迪士尼、華納、環球等巨頭將會首當其沖。一場“文化關稅戰”很可能由此全面爆發,甚至殃及正在增長的流媒體平臺。
而特朗普本人對此顯然毫不在意。在他看來,文化不僅是商品,更是“意識形態戰場”。他多次公開表示,好萊塢已經被“左翼、反美和墮落價值觀”占據,背離了美國傳統。此次關稅行動背后,不僅僅是經濟保護主義,更是一場赤裸裸的文化清洗計劃,只要不是“美國制造”,就要被經濟上絞殺。
這其實與他此前一系列文化政策一脈相承。從打壓TikTok、封殺孔子學院、限制留學生,到打擊“反美”博物館和公共電視臺,特朗普一貫將“美國優先”貫徹到文化肌理最深層。而如今,輪到了銀幕上的光影世界。
這場突如其來的“電影戰爭”,不僅挑戰著全球文化市場的開放原則,也揭示出美國保守主義正在加速與世界脫鉤的傾向。在貿易戰、芯片戰、航運戰之外,文化戰也被擺上了桌面。一個文化出口大國,開始封閉自身文化進口,諷刺至極。
在這個節點上,電影不再只是電影,它變成了一種“忠誠度測驗”,你是在哪里拍的、你是誰資助的、你表達了什么政治傾向?如果回答不對,那就請自覺繳稅,或者滾出美國院線。
令人不安的是,這種高壓文化干預措施,在特朗普支持者中卻頗具市場。他們歡迎這種“反全球化”的精神象征,認為這是對“墮落的好萊塢”的糾正,是“讓美國再次偉大”的一部分。但事實是,這樣的政策只會加速文化隔離,讓美國觀眾失去多元化內容,讓世界各國對美國的文化影響力產生抵觸情緒。電影,是人類共同的語言。而特朗普此刻卻用一把稅收屠刀,把這門語言劈得粉碎。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