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京同意改名,時隔多年在俄羅斯的土地上,竟再次出現“斯大林格勒”這五個字。
今年的5月9日對于俄羅斯而言非同凡響,因為那一天是俄羅斯紀念二戰勝利八十周年的日子。
屆時克宮方面勢必要舉行一場盛大的閱兵儀式,值此俄烏沖突動蕩之際,這個儀式將在極大程度上鼓舞前線作戰人員的士氣。
就在克宮籌備閱兵之際,普京又爆出一個重磅消息。
據俄媒相關消息,伏爾加格勒地區有許多人向普京建議,將該地區的機場更名為斯大林格勒。
普京則是愉快地接受了這個建議,并聲明說:“我一回到莫斯科,就會準備簽署相關總統令,將該市機場命名為斯大林格勒。”
普京同時強調稱,伏爾加格勒市的現有名稱不會變,可這個消息依然炸裂。
熟讀二戰史的朋友們,想必都了解這五個字象征著什么。
這個城市原名察里津,1925年為歌頌蘇聯領袖斯大林,改名為斯大林格勒。
至此該城市不僅在戰略上被劃為重點,象征意義更是非凡。
以希特勒為首的德國納粹就是意識到這座城市的重要性,所以在二戰期間拼死也要奪得它。
蘇聯同樣不能失去斯大林格勒,一方面是因為失去它,莫斯科也難以保住;
另一方面則是失去它,將會對國民士氣造成毀滅性打擊。
雙方就這樣展開了一場大規模攻防戰,累計投入兵力達兩百多萬,總計死亡人數有一百萬!
戰役進行了兩百多天后,終于以蘇聯的勝利而告終,至此德國再也無力對蘇聯發動大規模攻勢。
對于第二次世界大戰來說,這是一個重要的轉折點,不僅代表著盟軍開始由守轉攻,也打破了德軍戰無不勝的神話。
所以在二戰勝利以后,斯大林格勒的地位達到了空前的地步。
可惜赫魯曉夫上臺以后,為改變民眾對斯大林的個人崇拜,他將該地區改名為伏爾加格勒,并一直沿用到現在……
不過伏爾加格勒的民眾從未忘記那五個字,特別是對于老一輩俄羅斯民眾而言,斯大林格勒代表著無數烈士凝聚的愛國之心,象征著一個時代的榮耀。
特別是在蘇聯解體以后,民眾對它的懷念更甚。
因為紅色巨人倒下了,俄羅斯遠不及當年強大,所以民眾們更希望以“斯大林格勒”這幾個字紀念從前那個偉大的時代。
進入本世紀以后,民間曾多次出現過請愿改名的活動。
2013年俄羅斯政府更是表態,在伏爾加格勒地區的一些官方文件和宣傳中,在一些特殊的紀念日,可使用“斯大林格勒”這一歷史名稱。
現在大家應該明白當地民眾對這五個字的感情了。
既然如此,普京為什么不直接下令改城市名呢?
這是因為普京雖然想迎合民意,但是他可不想俄羅斯借此和蘇聯體制產生聯系。
須知社會主義不僅在西方國家諱莫如深,就連俄羅斯也同樣如此。
上世紀八十年代,蘇聯國民經濟不景氣,一系列的改革不曾改善現狀,反而加劇了普通民眾的困苦,許多蘇聯百姓連飯都吃不上,自然對政府乃至制度失望透頂。
再加上當時西方世界經濟高速發展,于是上到蘇聯高層下到普通民眾,都開始對社會主義產生質疑。
如果一個政體淪落到這種地步,那么倒塌也就不遠了。
事實也證明蘇聯解體之快,令所有人都深感震驚。
可俄羅斯畢竟是繼承了蘇聯大部分遺產,想要完全和蘇聯脫鉤是不現實的。
葉利欽時期全面向西看,結果換來的不過是美歐的嘲諷。
好在普京比較高明,他深知一個民族乃至國家必須正視、繼承歷史,才能使國家凝聚力不至于渙散。
看看普京對于蘇聯留下來的人或物的態度就知道,他表現得十分尊敬,特別是在優待老兵、紀念歷史等事項上,他做得非常到位。
如今迎合民眾將機場更名為斯大林格勒,就是普京的又一獨到之處,即在大體上告訴民眾,他從未忘記歷史,可俄羅斯必須要向前看!
尤其是在俄烏沖突的大背景下,此舉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將在一定程度上再次提升國家凝聚力,并向世界宣告。
蘇聯雖然已經倒下,但是俄羅斯不曾倒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