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去年底我國對韓國普通護照人員實行免簽政策,上海的街頭,韓國游客扎堆的現象越來越多。
很多地方已經成為韓國游客的集中打卡地,每次前來韓國人都會拖著拉桿箱瘋狂購物。
曾幾何時,這樣的場景也曾出現在過韓國的各個城市,不同的是那時候是中國人到韓國旅游購物。
僅僅過去十幾年的時間,情況就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現在是韓國人跑到中國來旅游購物了。
這種巨大變化的背后恰恰說明我國和韓國之間的發展已經發生了根本性的轉變。
你還在罵,他們已經來玩了
由于韓國是在二戰以后才建立的新國家,所以國內的民族主義情緒爆棚,不少韓國人多年來對中國的態度也是負面的。
諷刺的是,不少韓國人還在網上拼命咒罵中國,而那些有錢的韓國人已經坐著飛機來上海旅游了。
截止到一月份,單單上海一座城市的韓國游客入境規模同比增長就超過了180%。
韓國游客在上海的旅游軌跡時先到南京吃烤肉,然后再去看韓國當年在上海的政府舊址。
再然后喝著特色奶茶,在外灘感受上海的繁華,臨行之前大包小裹的購物也是必不可少的。
位于黃浦區的韓國臨時政府舊址是韓國游客到訪上海的熱門景點。尤其是周末,日均客流量比免簽之前增加了300到400人。
從這一點就能看出來免簽政策推出以后大量韓國的游客可以隨時隨地坐飛機到上海,韓國到上海的距離原本就不遠。
韓國人最喜歡買什么東西?
根據業內人士的觀察,相對于其他生活用品,韓國人在上海購物明顯傾向于購買各種食品和飲料。
比如在上海的大潤發,由于韓國游客的大量涌入,超市的很多地方也都多了韓語的標識。
哪怕是水果免費削皮切塊以及提供代課加工等服務,很多超市也都做了韓語標識。
于是在大潤發的超市里不少韓國人,一邊驚嘆物價的便宜,一邊又對錯綜復雜的空中軌道連連稱奇。
大型超市里的空中傳輸線在國內已經司空見慣,但是韓國還沒有這樣的結構,所以他們感到很新奇。
除了超市里的各種水果飲料,中國的休閑食品也讓不少韓國游客十分青睞。
比如三只松鼠的夏威夷果,在韓國游客群體中賣得就特別好,據說這種零食在韓國的價格比國內翻了幾倍之多。
從此前的市場統計來看,由于韓國人瘋狂掃貨,以至于這些休閑食品得隨時隨地補貨,這在之前是不敢想象的。
韓國游客也表示,他們在來上海之前就已經在網上做好了各種攻略。
有些韓國人還給門店里的服務員看他們的網站,韓國的網站有很多介紹中國的線下門店,什么產品賣得好都標注的清清楚楚。
其他的明顯細節
韓國游客來得多了,上海超市里的一些工作人員也能明顯分辨出他們。
一般來說,韓國的女性都是水光機,男生都喜歡中分頭,從穿著上來看,似乎比中國人更怕熱。
很多中國人都還穿著長袖長衫,這些韓國游客都已經穿短袖了。記者采訪時根據這個特點試著和他們打招呼,基本上都對了。
購物以后,韓國的游客還喜歡自主結賬。因為在柜臺結賬的話,信用卡單筆消費超過200元,可能會產生額外費用。
自助結賬可以分單結賬,每一筆的費用都能控制在200元以下。
根據工作人員的觀察,在結賬的時候,韓國游客刷支付寶比較多,以至于國內的工作人員現在都會說支付寶的英語了。
在抓住這波流量方面,上海的很多超市店面在服務細節上,可謂做得很好。有些門店專門設計了一批針對韓國游客的購物袋。
袋子的正面是上海的一些景點,背面還印著門店的地址以及二維碼等信息,全部都是用韓語做的標注。
很多門店覺得把購物袋拿回去,他們的親朋好友看了,如果也想來的話,根據地址直接就能過來,這樣就能產生一些回頭客。
超市門口歸還推車的地方,門店也都悉心的使用韓語做了很多標注,甚至還標注了去市區打車的費用。
從這一點就能看出來,江浙一帶的人確實有做生意的頭腦,他們的一些細節做得很到位。
很多門店也都表示服務沒有最好,只有更好,多為顧客著想就能在細節上做得更到位。
既然流量來到了上海,就應該牢牢的接觸,要把文旅流量轉化成商業價值。曾幾何時,中國人都是拼命到韓國去旅游的,而且也喜歡在韓國購物。
最喜歡購買化妝品
時間回到2009年韓國當年接待的外國游客數量達到7,800,000人次,其中有接近一半的比重都是中國游客。
到韓國去旅游,中國人實在看不上他們的那點山水以及文化歷史,多數中國游客之前都是到韓國購物的。
根據當時的統計,中國游客到韓國購物目標大都是化妝品和護膚品。背后的原因也很有趣。
和中國游客不同,日本人到韓國旅游,大多數都在購買紫菜泡菜等食品,這些對中國人吸引力不大。
另外,在服裝方面,韓國的服裝設計雖然看起來很新穎,但是這些產品的產地都是中國中國游客沒有必要到韓國去購買。
至于其他的電子產品,2009年之前,中國人可以選擇西方的高科技產品。
2009年之后,中國已經成為世界上的電子產品主產地,完全沒有必要到國外購買。所以這樣看下來,當年能夠吸引中國游客的,也就只剩化妝品和護膚品了。
這些產品受到中國游客青睞,主要還是源于當時韓流文化的影響。
2009年之前,韓國的電影音樂在國內比較流行大量韓國的藝人,也跑到中國來撈金。所以在無形之中,影響到了很多中國女性的心態。
根據當時的統計,在韓國購物的絕大多數是中國女性他們的年齡,在20歲到60歲之間。
為了滿足中國游客的購買欲望,很多韓國化妝品專賣店還會聘請中國留學生當導購。極為諷刺的是,韓國國內的一些假貨,專門盯上了中國游客。
一些化妝品只賣給中國人
2015年,韓國媒體曾經坦言,很多假冒偽劣的化妝品只賣給中國游客。
有些購買過韓國化妝品的用戶,也發現他們購買的產品和韓國本土的一些產品使用效果有差異。
經過對比鑒定,證實購買的化妝品是假貨。媒體經過調查后也發現,大量賣給中國游客的產品都不是正品。
很多韓國國內的不法商販表示,反正把假貨賣給中國人,他們也不會去投訴。
游客原本就是短期旅游,多數人有不懂得韓語,所以根本不會辨認真假。就在2015年,韓國國內的某個部門,查抄了一處專門制造假冒面膜的窩點。
這些假冒產品涉及到了266,000張補水面膜,還涉及到了10多萬張已經銷往中國的面膜。
從上述情況就能看出來,大量的中國游客到韓國旅游購物,實際上成了妥妥的冤大頭。
除了把假冒偽劣的產品賣給中國人,很多中國游客在韓國也遭遇過強制購物。
強制購物不買東西不讓走
2024年媒體報道,韓國的很多旅游套餐里,有多達85個都涉嫌強制購物。
調查顯示這些所謂的旅游套餐就是純粹的讓游客購買東西。短短四五天的行程,硬是塞入了六到八次購物活動。
要求游客強制購賣的商品也是五花八門,從化妝品到奢侈品,從人生到護膚品,如果不買就不讓游客離開。
根據一些中國網友的爆料,有些中老年人組團到韓國旅游,由于他們沒有在指定的商店購物,直接被導游趕下車。
有些老年游客在原地等待了兩個小時,整整一天都吃不上飯,導游后來還讓每人必須交納400元才能繼續行程。
還有一份投訴顯示,有的導游把他們帶到人參店,直接鎖上門堵住門口不讓游客離開。
這些以強制購物的旅游套餐,大都是打著低價的幌子來吸引中國游客。所以從某種程度來看,這種情況和國內的一些強制購物旅游套路一模一樣。
充上述情況就能看出來,隨著接待的中國游客越來越多,韓國的一些不法分子也會起歪腦筋。
所以韓國政府對這種行為也十分的頭疼,一直試圖采取措施進行打擊。
畢竟從游客的角度來看,如果旅游體驗不好,往后肯定就不會再去了,而且被壞了的口碑還會到處傳播。
尤其是現在,大量的韓國人反向到中國來旅游了,韓國如果不再采取措施,往后將不會再有中國人到他們那里旅游。
2023年首爾市政府推出嚴厲的措施,如果出現強制購物的情況,旅行社將會面臨8,000,000韓元的罰款和停業處罰。
隨著來中國上海的韓國游客越來越多,韓國人的旅游事業,起碼是在面向中國市場方面,已經越發的沒有市場了。
而從我們的角度來看,抓住這波流量,讓文旅價值變成商業價值,才能更好地促進旅游業持續發展。
還是以上海為例,去年一年接待的入境游客超過了6,000,000人次,規模不可謂不大。
如果從更長遠的角度來看,國內在吸引外國游客方面,應該以上海為半徑,繼續向內地其他地區擴展。
國內的其他城市確實也正在產生國際吸引力,上海、深圳、廣州、北京、哈爾濱等多個城市都成為了熱門入境游目的地。
所以,不管從哪個角度去看,未來中國的入境游潛力,還會有更大的拓展空間。
結語
相比于韓國,無論是山水風光還是傳統文化,哪怕是都市風情,我國具備的優勢都很大。
上述幾個點韓國都不具備,所以隨著中國經濟的持續發展,韓國的吸引力對中國人來說會進一步走低。
更不要說很多韓國不法商販還想宰客,這種行為更會加速中國對韓國文旅的厭惡。
從這個角度來看的話,韓國人可以在中國享受到不一樣的旅游體驗。哪怕很多懷疑民族自負感的韓國人再痛苦,他們也扭轉不了這種趨勢。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