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4日晚,第19屆蘇迪曼杯羽毛球賽在廈門落幕。中國隊連續第四次、歷史第14次捧得這座代表世界羽毛球混合團體最高榮譽的獎杯。本屆距離中國隊1995年首次奪得蘇杯,剛好30年。
中國羽毛球協會主席張軍賽后表示:“蘇杯是檢驗一個國家羽毛球綜合實力的最好標準。30年來,中國隊獲得了14個冠軍,誕生了無數經典比賽,培養了一眾優秀選手,是中國羽毛球整體實力的縮影。”
新的紀錄、新的成長,本屆蘇杯對于國羽來說,意義不同。在洛杉磯奧運周期第一個世界團體大賽奪冠,中國隊開了個好頭,更將帶著足夠的信心與底氣向奧運新周期的征程大步前進。
“團體賽是最能漲隊伍士氣的,這個比賽打完以后,我相信整個中國隊,無論是核心隊員還是年輕隊員,都會有那種冠軍的氣場,在后面的國際賽場上更好地把自己的東西展現出來。”張軍說。
新老結合的中國隊在本屆蘇杯陣容中,以老、中、青搭配出戰,擁有著比其他隊伍更加整齊的陣容實力,也充分展現了中國羽毛球深厚扎實的人才儲備。
“五朝元老”——石宇奇、陳雨菲、陳清晨、賈一凡、黃東萍作為隊伍中的核心支柱,起到了定海神針的作用。石宇奇延續著團體賽場的“戰神”表現,哪怕賽前身體狀況不在最佳,但上場就是能比對手發揮得更為神勇。陳雨菲休整歸來迅速找回狀態,在半決賽中贏下老對手山口茜,展現出了“充電”后新的成長。在蘇杯賽中迎來30歲生日的黃東萍突破自我,與馮彥哲搭檔四戰全勝,為中國隊每場對決打響了頭炮。陳清晨、賈一凡雖然只出戰了一場,但她們以豐富的經驗和凝聚力在隊伍中起著重要作用。
張軍說:“和歐洲選手相比,他們不算大,都在27到30歲左右,這個年齡還是具備相當強的競爭力。”
本屆蘇杯小組賽第三場國羽派出一支年齡均為“00后”的出場陣容,與泰國隊爭奪小組頭名,且以4比1獲得勝利。這標志著新生代逐漸成長為中堅力量的信號。在巴黎奧運會奪銀的兩對雙打組合——梁偉鏗/王昶、劉圣書/譚寧在出戰的全部比賽中贏得勝利,且“圣壇”組合在決賽中為中國隊鎖定勝局。當年阿根廷青奧會男單冠軍李詩灃、女單亞軍王祉怡都在關鍵場次中登場,積攢了寶貴的經驗。首次入選蘇杯的蔣振邦、魏雅欣、翁泓陽、陳柏陽、劉毅、郭新娃雖出場機會不多,但他們將從這次蘇杯大賽的經歷中汲取到更多成長的養分。
“在本屆蘇杯中,我們隊伍的每一個人都在齊心協力,勁兒往一處使。靠著這樣的凝聚力,每個人去守好自己的一分,不去考慮前面上場的人是贏或者輸,只要把自己這一分守住就沒問題。為團隊終極目標盡最大的努力,把最好的自己留給這個隊伍。”張軍說。
談及韓國隊仍是中國隊最大對手,張軍表示,他們不僅在雙打優勢突出,女單安洗瑩也正在創造自己的時代。他說:“對于安洗瑩,她是一位難得的天才,很早就出來比賽、積累了很多經驗。以前,陳雨菲和何冰嬌對她都是勝多負少,她通過自己努力不斷在進步,也在巴黎奧運會奪得金牌。我覺得,還要給我們中國女單更多時間:我們會多培養年輕隊員,像徐文婧、陰伊晴她們這批“07、08后”;我們也期待陳雨菲可以慢慢把最好的狀態恢復回來;包括王祉怡,輸球不是壞事。我們有一句老話:不怕輸球,就怕輸了信心,我們有信心能戰勝她。”
縱觀本屆蘇杯,當今世界羽壇競爭越發激烈,眼下各國都為新周期伊始進行新老交替和不同嘗試。張軍說,其他亞洲隊伍中,印尼隊除了實力強勁的男單、男雙、女雙外,女單也在不斷突破,他們與韓國隊在半決賽中戰至第五場的決勝局才分出伯仲。此外,日本女單宮崎友花逐漸展露她新生代的競爭力,印度隊也在不斷推出新人登場積累大賽經驗,新周期羽壇“新勢力”正在逐步拓展他們的領地。歐洲球隊方面,法國隊表現出了后巴黎奧運周期的紅利,在今年歐錦賽中擊敗老牌勁旅丹麥隊奪冠。他說:“當今趨勢對于國際羽壇來說是一個非常好的現象,只有大家共同去競爭、去進步,才能讓羽毛球賽事更加激烈好看,讓更多人投入到這項運動之中,促進羽毛球的積極發展。”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