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象新聞記者程冰冰 谷艷敏
在鄭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城市考古體驗課堂”——商都書院街考古工地上,10歲的茜茜正全神貫注地攪拌著白色皂基,小心翼翼地加入植物精油,待兩者充分融合后,她緩緩將皂液注入青銅造型的模具中,空氣中頓時彌漫起玫瑰的甜香。這是鄭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精心策劃的的“文物有‘藝’思”青銅精油皂制作體驗活動現(xiàn)場,考古工地西側(cè)露營區(qū)已搖身一變成為“古代實驗室”,引領(lǐng)游客們踏上一場探尋“青銅鑄造”奧秘的創(chuàng)意之旅。
“五一”假期,鄭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城市考古體驗課堂”熱鬧非凡。在“青銅有脾氣”體驗區(qū)前,一群孩子在指導(dǎo)老師的悉心指導(dǎo)下,正一步步“鑄造”著屬于自己的青銅精油皂。體驗區(qū)的小桌上,擺放著琳瑯滿目的白色皂基、植物精油等制作材料。而最引人注目的,莫過于那些復(fù)刻商代青銅器的硅膠模具了,罍、觚等器型栩栩如生,器物上的紋樣也清晰可見,仿佛將人們帶回了那個青銅時代。“這些模具是通過3D掃描文物精心制作的,文物表面的每一處紋飾都得到了完美還原。”工作人員手持模具,向好奇的孩子們介紹道,“看,這就是觚,它是中國古代一種用于飲酒的容器,同時也是重要的禮器。你們覺得它的形狀像不像現(xiàn)代人使用的喇叭?”
聽完老師的生動講解,孩子們早已按捺不住內(nèi)心的激動,紛紛躍躍欲試。他們先將皂基隔水加熱至融化,再根據(jù)自己的喜好加入植物精油和天然色素,調(diào)制出獨一無二的香氣與色彩。“媽媽,我們能把‘青銅器’做成玫瑰味的嗎?”小學(xué)生粟粟一邊認真挑選著精油瓶,一邊興奮的問道:“都這么美,我真想每種都嘗試一遍!”
6歲的元寶則舉著剛脫模的青銅皂興奮地說:“看,我的罍和博物館里展示的那個一模一樣,這就是我的專屬精油皂!”元寶媽媽是一名美術(shù)教師,她對此次活動贊不絕口:“今天的活動讓我和孩子都收獲頗豐。孩子在親手制作精油皂的過程中,不僅鍛煉了動手能力,還深刻理解了古代青銅范鑄法的奧秘。這種親身體驗的方式遠勝于課本教學(xué)。這不僅僅是一節(jié)簡單的手工課,更是一節(jié)充滿趣味和啟發(fā)性的歷史課。”
“文化的延續(xù)與推廣,離不開合適的載體。而生活,無疑是最生動、最貼近人們的課堂,孩子們對手工制作的熱情投入,正是文化傳承最巧妙的方式。”現(xiàn)場活動負責人表示,選擇精油皂作為體驗載體,就因它“看得見、摸得著、用得上”,能夠讓參與者將親手制作的作品帶回家中,讓文物知識真正“飛入尋常百姓家”。
漫步在“城市考古體驗課堂”,空氣中彌漫著精油皂的芬芳。孩子們捧著自己的作品,在考古工地拍照打卡,臉上洋溢著滿足和自豪的笑容。這一刻,文化傳承的意義變得如此具象而生動——文物不再是玻璃展柜中遙不可及的存在,而是化身為沐浴時掌中的一塊香皂,成為生活中觸手可及的小確幸。當三千多年前的紋飾在考古體驗的創(chuàng)意中煥發(fā)新生,中華文明便在時代的演進中代代相傳、生生不息。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