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清晨,八達嶺長城腳下的石峽村還籠罩在薄霧中,梅蘭芬牽著5歲的兒子梅子昊站在村口,橙色工作服上“長城保護員”的字樣格外醒目。“今天要去104敵臺到105敵臺,來回需要近五個小時,咱們得趕在游客上來前出發。”她邊說邊檢查背包:花露水、鐮刀、手鋸、干糧和水一應俱全,這些都是夏季巡查的必備物品。“去年被土蜂蜇過,現在帶上花露水心里踏實些。”
沿著陡峭的山路向上,梅蘭芬步伐輕快。作為石峽關長城段專職保護員,她每周至少巡查五次,如今手機成了她最得力的“助手”。“現在都用手機拍照記錄,把去年、前年的照片和今年的對比,城墻裂縫是擴大還是縮小,一目了然。”她指著城墻一處裂縫說,“這個位置去年寬3厘米,今年保持原樣,說明保護措施有效果。”梅子昊雖然還不會寫字,但會認真盯著媽媽的手機屏幕,模仿著用小手比畫“記錄”。
上午九點,山腳下漸漸熱鬧起來。看到有游客試圖靠近未開放區域,梅蘭芬立即掏出手機,調出《長城保護條例》條文和歷年坍塌案例照片,耐心解釋:“您看,這些墻體承重已經很脆弱了,咱們得一起保護老祖宗的遺產。”梅子昊也跟著奶聲奶氣地說:“叔叔阿姨,長城需要我們保護呀!”游客們聽后,紛紛退回安全區域。
正午時分,烈日高懸。梅蘭芬坐在烽火臺邊,用手機仔細拍攝墻體細節。梅子昊蹲在一旁,好奇地看著媽媽手機里的照片,時不時用小手摸摸城磚上的箭孔。“媽媽,這個洞洞是不是以前打仗留下的?”“對呀,這就是歷史的印記,我們得好好守護。”梅蘭芬笑著說。
說起現在的工作,梅蘭芬眼里滿是感激:“習近平總書記給我們村回信后,好多愛心人士關注到我們,給我們發了新裝備,背包、手電筒、測距儀啥都有,心里特別感動。所以我們節假日也不休息,就想把這份工作做好,回報大家的關心。”
夕陽西下,母子倆踏上歸途。梅蘭芬的手機相冊里又多了幾十張巡查照片,這些都是長城保護的“數字檔案”。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說,保護長城是傳承歷史文脈的重要使命,在梅蘭芬看來,這不僅是一份工作,更是一種傳承。“我父親義務守護了一輩子長城,現在我和妹妹接過了接力棒,以后也要讓孩子知道,守護長城是我們的責任。”
暮色中,母子倆的身影與蜿蜒的長城輪廓漸漸重合。山風送來八達嶺景區游客的歡聲笑語,而石峽關長城在星空下更顯肅穆。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言,保護長城是傳承歷史文脈的重要使命,在這個勞動者的節日里,梅蘭芬母子用2萬步的巡查、12小時的堅守、365天的接力,詮釋著“守護”二字的分量——當游客觸摸城磚上的箭孔時,摸到的不僅是歷史的滄桑,更是無數像梅蘭芬這樣的普通人,用汗水與初心編織的文明守護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