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養美術英才 奮進高峰之路
——新時代青年美術人才培養的使命與路徑
諸迪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站在黨和國家事業發展薪火相傳、后繼有人的戰略高度,關心青年成長成才,激勵廣大青年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時代洪流中踔厲奮發、勇毅前進。 當下,美術領域正迎來以青年群體為主體的結構性變革,新時代青年美術人才培養也成為一項戰略性、基礎性的工作。
高質量發展的時代需求
文化強國建設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戰略支撐,美術事業的高質量發展是其重要組成部分。青年人才作為藝術創新的生力軍,既是傳統文化的傳承者,也是時代精神的塑造者,更是提升國際文化話語權的重要力量,需從國家戰略與藝術規律的雙重維度,精準回應青年人才培養的時代需求。
高校是人才培養的主要陣地,在從傳統技能傳授到創新人才培養的轉型中扮演著重要角色、發揮著引領作用,尤以中央美術學院、中國美術學院等為代表的九大美術院校最具代表性。傳統學科與新興領域并進、學術探索與社會服務并重、國際化與本土化相結合,是近年來九大美院學科設置的發展共性,也指向青年美術人才培養的時代命題。
無論是傳統美術領域還是新興美術領域,富有開創性的青年群體都發揮著重要作用。國油版雕等傳統美術門類,是主題性創作的重要載體,有賴于年輕學子潛心藝術傳統、深研筆墨精髓、開辟時代新境??萍嫉难该桶l展、新技術的廣泛應用和全球藝術生態的演變,也急需一批復合型美術人才,讓中華美學精神與青年創新文化在數字天地中交匯相融。
人才培養要與時代需求緊密結合。2024年九大美院學科報考情況顯示,新興學科報考占比61.4%,相較往年上升4.2%。中國美協舉辦的首屆中國數字藝術大展中,87.6%的青年參展者選擇使用生成式人工智能技術輔助創作,32.4%的作品實現了跨媒介交互。同時,九大美院2023屆畢業生數據顯示,東部地區就業占比68.4%,西部地區就業占比僅12.5%,呈現“東強西弱”格局;數字藝術崗位需求缺口高達28%。
這意味著,人才培養仍面臨結構性矛盾,傳統學科吸引力式微、產學研銜接不暢、人才培養與行業需求脫節、區域人才分布失衡等問題亟待破解。構建多層次、多類型、跨地域的美術人才培養體系,促進人才培養與行業需求相銜接,促進東西部協同發展,需要美術院校、文聯、協會攜手同行。
破繭成蝶的成長訴求
中國美協作為主流美術創作方位的引領者,同樣構建起青年美術人才培養的重要場域。從九大美院人才培養的結構分析到中國美協會員結構的代際轉型,再到新文藝群體的發展現狀,可以窺見青年追求自我成長的訴求及社會變化。
近5年來,青年群體加入中國美協的意愿顯著提高,在新增國家級會員中青年占比達39.46%。其中,采用“代表作評審制”入會的青年會員,根據題材、技法、媒介3個維度評估的作品創新指數,顯著高于傳統積分制入選者,對于入會積分制考核中“參展次數”權重過高導致的應試化創作現象的改進具有一定啟示意義。
以青年人為主體的“文藝兩新”日益活躍,帶來文藝觀念和文藝實踐廣泛而深刻的變化。5年來,中國美協國家級會員中,新文藝群體占比從12.08%提高到19.87%。這支創作力量呈現規模化、網絡化、市場化特征,他們思想活躍、創新意識強烈。然而,這一群體也面臨職稱評定難、版權保護弱、職業上升通道窄等現實困境。
在美術學院、美術家協會等共同努力形成的美術人才培養格局中,青年的藝術追求呈現出鮮明的代際特征:創作視野從“個體表達”轉向“家國情懷”;跨學科融合創新從“技術應用”升華為“場景重構”;學術定位從“單一創作者”拓展為“跨界實踐者”。在美術創作與理論研究的共構互促中,青年人同時涉足策展、教育、文創等領域,既是對社會需求的適應,也是對藝術可能性的探索。
藝術市場和流量經濟的沖擊也不容忽視。部分青年從業者為迎合市場偏好,陷入“網紅展”或快餐式創作的窠臼,導致作品同質化、藝術價值被商業異化。未來,能否在守正與創新、本土與國際、市場與學術之間找到平衡點,成為青年美術人才實現藝術突破的關鍵。
機制更新的實踐探求
人才培養機制的創新,是連接事業要求與個體需求的橋梁,為美術事業高質量發展提供支撐。近年來,中國文聯、中國美協從多層次、多維度實施扶持項目,構建起系統化、專業化的人才培養機制,形成一定示范效應。
通過創作扶持計劃和針對性的研修培訓,搭建多元平臺,助力青年成長。“中國文聯青年文藝創作扶持計劃”,截至目前累計立項478項,投入資金5900余萬元,其中新文藝群體項目占比45%,有效激發青年創作活力。“全國中青年文藝領軍人才培養工程”“中國文聯文藝研修院海外人才研修班”等項目,搭建起國家級、國際化研修平臺,多位學員參與國家重大主題創作并獲嘉獎,彰顯人才培養的高度與深度。
通過展覽選拔與成果轉化,建立閉環機制,培育藝術中堅。中國美協“全國青年美展”成為人才孵化平臺,超60%參展者晉升省級以上美協會員或高校教師;“全國大學生美術作品展”為高校教育成果集中展示搭建新的平臺;“‘新時代青年美術人才培養計劃’系列100”項目作為“種子工程”,已實施“兒童圖畫書創作100”“陶瓷100”“動畫創作100”“繪畫100”“時尚100”等專項,近期正在籌備開展“設計100”“手工藝100”“策展100”“數字藝術100”等專項,旨在于人才培養與行業發展中搭建起對接的平臺,為青年人才提供成長沃土,為攀登文藝高峰提供人才支撐。
為統籌各方力量,建立長效機制,中國美協近期擬建立青年工作委員會和美術院校工作委員會,以及青年美術人才庫。同時,構建“展覽+論壇+孵化+傳播”立體平臺,全方位伴隨青年人成長,并通過搭建更多國際交流平臺,促進雙向對話。
新時代青年美術人才培養,應通過系統思維推進培養機制改革。它需要美術院校打破學科和資源壁壘,構建交叉培養模式;需要行業組織完善銜接與激勵機制,讓青年人才“挑大梁、當主角”;更需要全社會形成尊重藝術規律、包容多元創新的文化生態。當青年的創造力與家國情懷相融,當個體的藝術追求與時代使命共振,中國美術必將迎來璀璨圖景,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注入澎湃力量。
(作者為中國文聯黨組成員、副主席、書記處書記)
中國文藝網新媒體
來源 | 《人民日報》(2025年05月05日 第08版)
編輯 | 白安琪
點個“在看”,共同關注~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