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海峽網報道,美國總統特朗普執政將近百日,然而俄烏沖突并未如他競選時所宣稱的那樣,在他 “上任 24 小時內” 就結束。4 月 25 日,美國《時代》周刊發表特朗普執政百日的專訪報道,特朗普承認所謂 “24 小時內結束俄烏沖突” 是 “開玩笑”,是一種 “比喻”、一種 “夸張” 的表達。而當特朗普在 4 月 26 日于梵蒂岡參加教皇方濟各葬禮期間,與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進行了 15 分鐘的一對一會晤后,其態度更是發生了戲劇性的變化。
佩斯科夫(資料圖)
在此之前,俄羅斯總統新聞秘書佩斯科夫在俄媒播出的一段采訪中表示,特朗普對烏克蘭沖突的許多看法與俄羅斯的立場基本一致,解決烏克蘭問題的工作仍在推進中,但不能以公開的方式進行。可特朗普在與澤連斯基會晤幾小時后,突然在社交平臺上指責俄羅斯對烏克蘭繼續轟炸,質疑俄總統普京 “也許并不想停止沖突,只是敷衍我”。這一言論與前一天他聲稱 “俄烏非常接近達成協議” 的積極態度形成鮮明對比。
據英國《衛報》報道,特朗普 4 月 27 日在美國新澤西州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他對俄羅斯繼續攻擊烏克蘭感到失望,并表示他與澤連斯基的一對一會談進行得很順利,稱澤連斯基 “想為自己的國家做點好事” 并且 “正在努力工作”,同時表示自己對俄羅斯在普京與美國中東問題特使威特科夫會談后繼續空襲烏克蘭感到 “驚訝和失望”,這是特朗普連續兩天對俄羅斯表達不滿。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報道,特朗普 26 日在社交平臺發文稱,俄羅斯 “不斷升級對烏克蘭的轟炸,讓他擔心俄羅斯不想結束沖突”,他對普京發出了嚴厲的譴責,并威脅對莫斯科實施新的制裁,還表示 “希望普京能夠停火并坐下來簽署協議”,暗示這一目標將在 “兩周內” 實現。
特朗普(資料圖)
究竟是什么原因讓特朗普在與澤連斯基密談后態度發生如此大的轉變?或許澤連斯基在會談中向特朗普傳達的信息起到了關鍵作用。澤連斯基一直以來都堅決拒絕俄羅斯提出的一些停火條件,在 5 月 3 日,他再次拒絕了俄羅斯總統普京提出的 72 小時停火提議,堅持應盡快實現 30 天停火,稱烏方與美方在溝通后共同認為,至少 30 天的停火應該是和平解決俄烏沖突的 “正確的第一步”。他還在與記者交談時稱,烏克蘭無法 “確保” 參加俄羅斯勝利日閱兵式的世界各國領導人的安全,其種種言論都展現出一種強硬的姿態。
特朗普上臺后,在俄烏問題上的態度一直較為模糊且多變。他一方面試圖推動俄烏和談,多次派遣特使與普京會談;另一方面又對烏克蘭時而威脅暫停援助,時而又有接觸。此前,特朗普政府已通知美國國會,計劃批準通過直接銷售的方式,向烏克蘭出口價值 5000 萬美元的國防相關用品,這一動作與美烏兩國同日簽署的礦產協議形成呼應,標志著美國對俄烏沖突的干預策略發生重大轉向,從拜登時期的無條件軍事援助,轉向以經濟捆綁為核心的有限介入。
澤連斯基(資料圖)
而此次與澤連斯基的會談,可能讓特朗普意識到,烏克蘭在目前的局勢下,并不愿意輕易接受俄羅斯的條件,且烏克蘭背后還有諸多復雜的利益關聯和國際壓力。如果美國想要在俄烏沖突中繼續保持影響力,完全倒向俄羅斯的和平方案并非易事。澤連斯基的一番表述,可能讓特朗普重新審視了美國在俄烏沖突中的角色和利益,從而導致其口風突變,開始對俄羅斯的軍事行動表達不滿并威脅制裁。但特朗普的這一態度轉變究竟是實質性的政策轉向,還是僅僅為了安撫澤連斯基及歐洲盟友而作出的姿態,仍有待觀察。畢竟,過去他在諸多問題上的態度都曾出現反復,其最終行動才是判斷其真實立場的關鍵。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