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光訊(記者 熊璽 文/圖)當五一勞動節(jié)的歡騰與五四青年節(jié)的熾熱相遇,西安市公安局長安分局的青年民警,選擇將雙倍的節(jié)日情懷化作守護的誓言——用腳步丈量街巷的平安,以汗水澆筑市井的煙火,在故地長安的經緯線上,譜寫出新時代“勞動者之歌”。
勇當安全“吹哨人”用科技之火點亮平安燈塔
“景區(qū)人流突破5萬,請立即啟動分流預案!”5月4日上午11時07分,在秦嶺野生動物園的智慧景區(qū)指揮平臺上,27歲的民警王怡棟正在目不轉睛地盯著屏幕。在他身后,動物園安保工作人員正在對園區(qū)內的人流密集區(qū)域進行嚴密關注,景區(qū)客流分流預案即將啟動。
“數據時代,我們的警務需要智能化,我們青年民警更需要掌握智能化的手段!”王怡棟說。而像他這樣的“數字哨兵”,像雨后春筍般在長安警營里生長。反詐中心的90后民警李玉華,在五一前夕通過自研自建的反詐預警模型,成功破獲了一起洗錢案件,一舉抓獲犯罪團伙8人。
“如今的偵查形勢下,誰掌握了技術,誰就掌握了主動權。我們要比犯罪分子更快!”李玉華說到。在電話鈴音此起彼伏的分局指揮大廳,民警劉建華和他的年輕團隊正在通過無人機高空巡查,時刻關注著轄區(qū)街面的一舉一動。“無人機實時傳輸的高清畫面,可以讓民警少跑路、甚至不跑路就能知情況!一旦有突發(fā)情況,我們就能快速進行指揮調度!”。吹哨,是對平安的追索,更是對藏藍青春的注腳。
化作平安“巡更人”讓熒光綠成為流動的平安燈
夜幕降臨,大學城的小吃街依然人聲鼎沸;子夜時分,南長安街上巡邏車頂閃爍的警燈與城市霓虹交相輝映。五一假期,巡特警大隊青年民警陳超和戰(zhàn)友們用“車巡+步巡”的巡防腳步,為群眾踏勘出節(jié)日的平安地圖。
暮色四合,華燈初上,站在永寧門下向北眺望,是鐘樓的恢弘與輝煌。人流如織的南大街上,增援執(zhí)勤的青年干警們沖鋒在前,在人流中巡邏的身影格外顯眼。霓虹閃爍里,那滿肩的星光,化作游客記憶深處最美好的西安。
在遠離市區(qū)的秦嶺灃峪國有生態(tài)林場,灤鎮(zhèn)派出所青年民警曹培和同事在節(jié)前再次踏上門來。森林消防重于泰山,他不敢有絲毫懈怠。擔任灃峪口社區(qū)警務室民警以來,在山中巡查便成了他的日常工作,憑借著對社區(qū)工作的了解和轄區(qū)治安狀況的熟悉,90后民警曹培也成為分局最年輕的“優(yōu)秀社區(qū)民警”獲得者。
在那一處處煙火氣息最濃的夜市上,巡特警大隊的隊員們步伐矯健,讓市民和游客都感到格外踏實。節(jié)日期間,分局青年干警挺膺擔當,拼搏奉獻,用實實在在的堅守和兢兢業(yè)業(yè)的履職,讓群眾感到了實實在在的安全和踏踏實實的放心。
爭當百姓“貼心人”青年干警身上的人情味
5月2日的公安長安分局出入境大廳里,人聲鼎沸。為方便市民群眾節(jié)日期間辦理出入境業(yè)務,大廳民輔警放棄休假舉辦節(jié)假日專場,共為285名市民送去了微笑和服務,讓“出入有境、服務無境”的理念根植民心。
服務群眾的承諾,即使在沒有信號的深山里,仍然能夠兌現。5月2日,秦嶺終南山嘉午臺崎嶇不平的山路上,引鎮(zhèn)派出所青年民警田東和熱心路人,用“公主抱”的方式,將腿部不慎受傷的女童一路從海拔1800米的高度抱至山下送醫(yī)救治。
5月1日下午16時30分,翠華山景區(qū)的游客服務中心門前,96年的分局巡特警隊員張強正拿著扳手蹲在一輛汽車的輪胎前忙活著。驕陽在背,車來車往,豆大的汗珠從張強額頭滴落。原來,市民王先生的汽車爆胎需要更換,因沒有經驗,王先生便向巡邏的巡特警隊員們求助。
“好了,慢點開,開到維修店后再叫人家好好檢查一下!”張強將扳手還給王先生,一場出游小波折很快平息。“青年民警身上,要有汗水味、泥土味和人情味!”長安警營青年的職業(yè)格言,道出了新時期警民關系的真諦。
當夜色降臨,那遍布轄區(qū)的警力如繁星散布,閃爍的紅藍燈芒,是生生不息的平安信念,也是久久相伴的平安伴侶。五一假期——這些平均年齡20多歲的青年民警,用80多個小時的堅守,換來數十萬群眾的平安笑臉。他們的藏藍警服上,既浸著勞動者汗水的咸澀,也浸著青春甘露的甜,他們用汗水澆筑平安,在崗向青年節(jié)致敬。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