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人的腦回路,在很多時候并不按常理出牌。以至于做出的很多決定,讓人覺得非常突然,會非常的莫名其妙,比如近期發生的這件事情。
4月29號晚上到30號凌晨的時候。印度和巴基斯坦雙方在克什米爾地區又一次爆發沖突。印度的好幾個哨所被端掉,吃了大虧,印度空軍派出了四架陣風戰斗機前往克什米爾地區,想要控制住局勢,對巴基斯坦進行威懾。
要知道陣風戰斗機在印度人的宣傳中,那是妥妥的世界上最頂級的戰機,而且還可以對抗中國的第5代戰斗機殲20。這次派出四架陣風戰斗機,想必印度人的心中,當時已經穩操勝券。
然而實際情況并不是他們所想象的那樣,巴基斯坦方面很快就發現了這四架戰斗機,空軍隨之起飛殲10ce戰斗機前往相關空域進行對峙和攔截。在這個過程中,雙方近距離對峙的時間在半個小時左右,隨后陣風戰斗機“出人意料”的落于下風,最終倉皇逃離現場。而來自中國的這款殲10戰斗機首次出現在這次印巴沖突中,就取得了第1場勝利,打敗了陣風戰斗機。
因為中國的有源相控陣雷達的小型化起步非常早,優勢很大。巴基斯坦手中殲10ce上面的雷達可以在240公里范圍內首先發現并鎖定陣風戰斗機,而陣風戰斗機的有源相控陣雷達,有效探測半徑僅為140公里,再加上殲10戰斗機的空中近距離格斗優勢,所以在克什米爾的上空,陣風戰斗機占不到優勢也就理所當然了。
按照一般的邏輯來說,這個時候印度就應該非常清醒地認識到自己的戰斗機在技術和平臺方面存在著一些限制性,要么是盡可能的避免在近距離格斗中再次遭遇殲10戰斗機,要么是盡可能的提升一些技術性能,包括對于飛行員的訓練,避免下次再處于劣勢,這樣做是合乎情理的。然而印度方面顯然并不是按照常理來出牌的。
根據印度媒體5月1號發布的消息可以得知,印度空軍的副司令哈達爾中將忽然被就地免職,解除了職務。目前給出的具體原因尚不明確。但是我們注意到,哈達爾正是4月29號晚上至30號凌晨發生在克什米爾上空的那場空戰的指揮官。也就是說,印度空軍在自己的陣風戰斗機被殲10戰斗機打敗之后,第一反應并不是反思自己的平臺技術和飛行員的能力,而是選擇了“干掉”自己的指揮員。在他們的眼里看來,也許狠狠的處理負責戰斗的指揮官,就可以起到殺雞儆猴的作用。可以讓自己的一線部隊在下次面對巴基斯坦軍隊的時候,有足夠的勇氣,盡可能的發揮出全部的實力,盡可能的擊敗對手。
不得不說,這種思維非常奇葩,甚至可以說毫無道理可言。因為在前面我們已經提到了,殲10戰斗機之所以能夠在近距離的空中對峙中狠狠地壓制陣風戰斗機,主要是得益于雷達,氣動布局和近距離格斗的優勢。這屬于客觀的技術性能和平臺方面的優勢,這種優勢很難因為飛行員個人的操作能力而發生大規模的扭轉。印度好歹是一個地區大國,對于存在的這種客觀性的劣勢,應該有一個清醒的認識。但是他們偏偏選擇忽略客觀,而采取這種荒唐的人事任免來解決目前所遇到的問題和不利的局面。這種方法是典型的治標不治本,而對于印度軍隊,尤其是空軍的戰斗力來說,不會產生任何的正面的好處。
身為一個副司令,身為一個中將,說免就免,這極有可能加劇印度軍隊內部的一些矛盾和分裂。而對于一線部隊來說,之前被吹的神乎其神的陣風戰斗機,現在已然被斬落馬下,下次再有同樣的情況進行近距離交鋒的時候,肯定要產生心理陰影,而這種心理陰影,這種負面影響并不會因為自己的一個副司令被就地免職而煙消云散。
而且陣風戰斗機這次被壓制之后,印度方面馬上就關閉了自己的領空,并且指責是巴基斯坦方面連續破壞該地區的停火協議。這種做法頗有一種“潑婦罵街”的感覺,一開始自我感覺良好,隨后被現場打臉,然后開始賊喊捉賊,把挑起爭端引起矛盾的責任推到對方的身上。一味的嘴硬,無非就是擔心自己下不來臺。這種做法,放在一個地區大國的身上,確實難以想象。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